这还是第一次完整详细地列出相关资料呢!之前每次提到,或许是因为主题关联性不大,都是简单带过,远不如这次的资料来得多。
他们汉朝依旧是以察举制和征辟制为主,但其实他也觉察到了其中的优点和弊端。这个时候,这个“科举制”也算是来的正是时候。
刘彻看着水幕,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然后光明正大地扫视了一圈殿中众人。
嗯,去病看着依旧是分出了不少心神在神游,他也就是之前天女在介绍“霍光”和“诸葛亮”的时候认真了一下,现在看着范仲淹的内容尚且集中在文治方面,兴趣就有些淡淡的。
——还是孩子啊,心情都不带遮掩的。
至于其他人……
刘彻的目光从他们脸上一一扫过,他们或若有所思,或心不在焉。
他忽然有些好奇这个科举制他们心底是怎么看待的。
不过贤明的帝王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拉着他们讨论这个——毕竟天女尚且没有结束这一次直播,而且其实科举制前面他们也已经讨论过了,并且已经拟了一个大致的章程出来,只是还没有全部推行下去罢了。
当时他们全是认真听话的,并且没有犹豫地把他的命令规规矩矩地执行了下去,但他们真的对这个“科举制”毫无芥蒂地就这样接受了吗?
【但是时间并没有等他。一年后,他的母亲谢氏病逝,他甚至没能奉养他的母亲多久。在范仲淹辞官守丧后,修堰工程由张纶支持完成。
虽然时间没有等他,但时间也是眷顾他的。范仲淹在为母守丧时居于南京应天府。接下来一个大家也很是熟悉的人邀请到了他——当时的晏殊正是南京留守、知应天府,他听说范仲淹有才名,于是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
这个时候,范仲淹也开启了他执教兴学的生涯。】
【范仲淹在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每次进行时事政论的谈论,都慷慨陈词。可以说,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就是由他倡导开启的。当然,在他的带动下,书院的学风也是焕然一新,范仲淹也声誉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