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秦国变法的理由

所以秦国的灭亡早在秦始皇想要得到更雄伟的功绩时,就已经开始衰败了,他的巅峰已经过去了,就像每个王朝都会经历的一样,由盛转衰。

其实也不是无可救药,始皇帝虽然离去,但如果秦国这个巨大的空壳,如果能及时刹车,及时止损,关塞之地,休养生息,就算关东尽失,依然可以走以前的路,徐徐图之,再次吞并。

可二世并没有这样做,他继续荒淫无道,霍乱国家财产,消耗本就不多的民力,秦始皇巡游,他也要巡游。

秦始皇没修完的阿房宫,他要接着继续修,不问朝事,天下之主让给趋利小人,国家如何不灭?

三世,哦不,秦王子婴,开城投降,亲手葬送了秦国。

从秦非子开始,被周天子赐予秦封地,大约前900年,到前207年。

七百多年啊,秦国就在这短短的46天秦王子婴手上葬送了。

有人说,这怪不了子婴,都是二世的错,都是秦始皇的错,子婴只是替罪羊罢了。

子婴的错,就在于轻而易举的把秦国拱手相让了,关中之地,固若金汤,杀完赵高,完全有能力举全国兵力,堵住武关潼关,刘邦根本不可能攻的进来。

如果子婴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依靠山峻险要,完全可以恢复秦国,与刘邦项羽争霸天下。

可历史没有如果,子婴虽然有痛杀赵高能力,但没有拯救秦国的能力。

有功有过,人无完人,这才是一个值得被尊敬的人。

那这里就不得不再说一下改革的事情。

也就是古代所说的变法。

何为变法?简而言之就是统治者改变对国家统治的方法。

如何改变呢?改变那些东西呢?比如说律法制度、土地制度、军事架构、经济结构、文化习俗等等。

公孙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鞅,在秦孝公颁布求贤令时,他从魏国,来到秦国,不仅带来了自身卓越的政治才能,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法家思想和法家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