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五日,长安街头。
“捷报,西域大捷,西域都护府出兵贵孀,一战而下,歼敌百万!”
天刚亮,卖报的报童开始大声沿街叫卖,一份份散发清新油墨味的报纸很快就被围上来的行人购置一空。
朱雀大街某处茶馆内,一群书生围在一起仔细阅读着新一刊的《大汉时报》。
“好,如此一来,我大汉军威遍及海内外,外虏欺压我中原百姓的屈辱便一去不返!”
“正是,我大汉铁军所过,无可匹敌,有幸能生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是我辈之幸!”
“诸位学君,我等也当不要辜负陛下厚望,用心读书,将来好凭借所学之识,报效家国,造福黎民。”
这些书生是长安东院学府的学生,不过十六七岁的模样,对于报纸上所书内容,都是大家赞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汉教育自刘策起家之初,还是前朝旧臣时,便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如今多年过去,其治下北地百姓家中不说全部,至少有七成左右适龄孩童,无分男女都必须上学。
小学分为五年制,凡是年满六到十岁的孩童,都必须入学启蒙,期间所有的书费学杂费都由朝廷开支,孩童家中所需承担的不过是孩子的饭钱。
小学五年读完,便可直接拿到毕业证,但升入中学的学生数量比小学至少要淘汰七成。
而中学同样采取五年学制,只是从这时开始便要收取学费了,不过学费不贵,一般家庭都承担的起,就算实在没钱,也可以向教化司申请助学贷款,免息的那种,将来从业再偿还。
当然,如果该学生品学兼优,甚至还有奖学金,免除学费等一系列福利措施。
在刘策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大汉北地各处学府林立,基本都是公办学堂,由于其教学质量和理念远超旧有的儒学,导致昔日那些私塾已经无人问津,逼的那些教书先生改行。
这些学生便是刘策在民间最有力的拥护者,也是汉王朝未来真正的守护者。
就在这些学生为汉军在西域表现欢欣鼓舞之际,一个不协调的声音从一侧传来:“什么大捷,不过是仗着兵强马壮欺凌弱小罢了,
听闻那白麒,对待西域诸民惨绝人寰,此举有违圣人之道,早晚必遭天谴。”
这话一出,长安学府的学生齐齐向那说话的方向投去充满寒意的目光。
等看清那些人的衣着后,为首一名学生不由目露鄙夷:“我当是谁在那里恬舌?原来是圣学府的酸儒,难怪会说出这等无君无父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