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让我脸上羞愧,心中痛彻。民将不民,国将不国。
我想从此好好治国,让天下摆脱苦难,过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安定生活!”
德宗李适 这个悔罪认错诏书一颁发到全国各地,官员、将士、百姓都心情欢悦。
那个年代,皇帝决定国运。他是关系民生的最关键的少数人物。
皇帝昏了头,百姓都受苦。皇帝明事理,百姓都有福。
李适都悔过认错了,又看到天下变好的希望了。
大家都不傻,都猜到这个情真意切的诏书,肯定的朝廷第一才子陆贽帮着皇帝写的。
但是看到皇帝罪己书,人们还是很感动。
王武俊、田悦、李纳看了皇帝罪己书,都感动得取消了独立,不再称王称霸。
他们都给德宗李适上奏表谢罪,从此归顺朝廷。
李希烈是个软硬不吃的货。他依仗自己属下兵马多,打算独立称皇帝。
李希烈派人去找被他软禁的颜真卿帮着给拿拿主意。
颜真卿说:
“老夫曾经管过朝廷礼部,只知道有天下诸侯礼敬服从天子这样的礼仪秩序。
我从没听说过臣子犯上作乱,谋叛逆搞独立是人间正理!”
李希烈不听颜真卿的,自称大楚国皇帝,起了年号叫“武成元年”。
他设置文武百官,组建他的小朝廷。任用死党郑贲、孙广、李缓为宰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以汴州作为首都,境内划分为四大节度。
李希烈派部将辛景臻对颜真卿说:
“你说你不能不守名节,为什么还苟且活在世上?为什么不肯烧死自己?”
辛景臻安排兵士在庭院中堆上一堆木柴,泼上油,威吓颜真卿。
颜真卿说:
“点火就是!快点上!我死了了事!”
木柴火烧起来,颜真卿想纵身跳进去。
辛景臻慌忙把他拦往,回报李希烈:
“他一点都不怕,直往火堆里跳。”
李希烈感叹不已:
“啊!我知道了。
一个快老死的人,如此坚定不移,他是想守名誉节义善终。”
李希烈派将领杨峰,抱着他的“诏旨”,传送给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寿州刺史张建封。
陈少游已经和李希烈事先商量好了,当即叛唐归降李希烈。
寿州刺史张建封不吃这一套,他下令兵士捆绑了杨峰,下令处死杨峰。
兵士手起刀落,把杨峰从腰间砍成两段。
张建封给德宗李适写了奏章说:
“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叛唐投敌,投降了李希烈。”
田悦、王武俊、李纳,三路叛军,取消独立后上奏表谢罪。
他们反叛再归顺,李适求之不得,哪里敢追究过往罪错,都给他们官复原职。
李适盲目迷信外鬼,觉得朝廷兵力不足,派秘书监崔汉衡,去吐蕃借兵。
他这个举动,和他爹代宗李豫借回纥骑兵一样愚蠢。
吐蕃兵一次次在华夏土地上烧杀抢掠,祸害唐朝百姓的一幕幕人间惨剧,李适已经遗忘。
智力缺陷是个先天硬伤,李适智力就那样。
他没办法做到作决定时不犯浑犯傻。
吐蕃宰相尚结赞,表示愿意派大将论莽多,率二万吐蕃兵来相助。
但是条件是事成之后,唐朝得割让一部分国土送给吐蕃。
饥不择食、病急乱医,昏了头的李适居然答应事成之后割让安西、北庭都护一带国土。
尚结赞还有要求:
唐朝廷得让拥有兵权的朝臣,签字同意并加盖兵印,吐蕃才肯发兵。
崔汉衡问尚结赞:
“我朝领兵将领很多,你们要谁签名盖印章?”
尚结赞说:
“必须是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签名盖印。”
崔汉衡从吐蕃回来报告了李适。
李适吩咐陆贽去见李怀光,让他签字盖章。
李怀光已经瞧不起德宗李适这个人,对朝廷怀有二心。
李怀光拒绝签字,不肯盖兵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