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报纸

邸报受朝廷约束比较大,不能随意刊登事件,只能由政通司汇总后再交由提塘官进行传抄。

虽然这样得到的信息没有后世那样宽泛,但是这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本质上类似于一种政府公文。

这也成了王植每日的消遣,这样咸鱼的人生倒也不是不行。

邸报最上方是一块留白,这是朱祁镇下令专为军事信息所留出的空间,若有重大军情在此披露。

但大明近年来连战连捷,显然没有什么值得披露的,原本空缺处便成了对军政的一些讨论披露。

比如朝廷决定大力开发西南,征集民间人力前往等等新闻。

朝廷发布这些信息一是为了向民众披露,最重要的还是吸引民间资本配合朝廷开发,这样朝廷也能省些人力物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下面则是朱祁镇的一些圣谕以及朝廷的一些政令。

比如朱祁镇经常挂在嘴边的“农为百业之基,重农为兴国之基。”

“财政若不用来巩固国防,就会用来向敌国赔款。”

“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朱祁镇这些思想经过礼部以及政通司的润色便变成了这些名言。

更有好事者把每日朱祁镇的圣谕剪裁整理下来,号大明皇帝圣谕集在全国范围内售卖。

销量倒是奇高,朱祁镇的圣谕在百姓看来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而且显而易见的是这些邸报的内容极大的提高了朱祁镇的民望,朱祁镇在民间口碑极高,许多乡野村夫闲来无事就请识字的人讲述朱祁镇的圣谕。

王植静静的看着,但随后映入眼帘的内容让王植的瞳孔猛然一震。

因为下一栏有关科举的空缺处赫然写着一行小字:科举内容改革细则条例!

科举改革?

这行小小的字迹能带来多大的震动王植本人再清楚不过!

王植随即猛然站了起来,拿着邸报的手不禁开始颤抖起来。

作为大明文风最盛县里的县令,王植最是知道这则新闻将会引起怎样的地震!

科举之法,自古有之,到如今大明已成定法,万世难改,今日居然做出了改革?

这不用想一定会引起大明国内文人阶级的不满,这就像人家寒窗苦读数十年,朝廷突然改了考核方式,让原本的文生数年苦读成了空谈,这不纯纯耍人玩吗?

王植都不敢想自己所辖的吉水县文风如此盛行,将会闹出怎么样的幺蛾子。

要是轻点那就是民声沸腾,这些文人来府衙门前闹闹事,要是严重点那这些一根筋的文人指定要集体去孔府哭哭坟,再去京城讨要说法。

朝廷怎会突然发出如此改革之令?

王植叹了口气,随即继续往下看,他只希望现在这好日子能再多过几天。

“大明科举内容改革细则条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此乃万世真理也。”

“朕决议使我大明行正法,筑远迈汉唐之基业。”

“然览我朝科举之法,朕常觉其颇有缺失,阅览古今,朕终知其不足之处。”

“有唐一朝,科举之法颇为繁复,绝不止于四书五经之流,终成大唐盛世。”

“我大明若欲筑远迈汉唐之基业,则需效汉唐之科举。”

“故自正统十五年始,所有科举内容中增设数算,骑射两科,武举增兵法推演,以此为取士之准则。”

“另若有真知灼见治国之策者,可以上疏邸报,昭告天下,朝廷可破格收录。”

下面是一些招录细则,比如工匠有发明新型器械,民间有改进朝政的措施,或者船舶军械之类的改进都在其列。

王植轻声读完,心中这才稍稍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