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五月,朱棣改胪朐(lú qú)河为饮马河。
五月八日,朱棣率军渡过饮马河,追击鞑靼大汗本雅失里。
五月十三日,在斡(wò )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河畔,朱棣大破本雅失里的鞑靼军。
本雅失里狼狈逃窜,逃脱大明追兵后,身边仅剩下七名骑兵护卫。
五月二十日,朱棣率军返回饮马河,颁布诏令挥军东进,征讨鞑靼阿鲁台。
六月九日,朱棣大军进抵兴安岭地区,逼近阿鲁台的驻扎地。
“报——”
一名士兵走进朱棣的大帐,向朱棣行礼道:“禀陛下,营外有鞑靼使者求见,自称是阿鲁台的信使。”
汉王朱高煦按着腰刀,板着脸,冷声问道:“父皇,我们都兵临城下了,这阿鲁台突然派信使来,这是要做什么?”
一双小眼睛透亮,轻轻捋了捋胸前长长的胡须,朱棣朗声道:“阿鲁台为人狡诈,两面三刀,此番派信使前来,十有八九是诡计。我们且看看他怎么说。”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抱拳道:“陛下明鉴。据斥候来报,阿鲁台近日调兵遣将,极有可能是在近日发动进攻。此番信使前来,怕是为了迷惑我军。”
“呵呵,朕可不会上他的当,且看他怎么说!”
一扶衣服袖子,朱棣正襟危坐,霸气道:“宣!”
鞑靼的信使走进朱棣的大帐,向朱棣行礼叩拜,客客气气地呈上了阿鲁台的信件。
阿鲁台在信中向朱棣表示不愿与大明为敌,挑起与大明冲突的是本雅失里,他愿意归降大明。
看完书信,朱棣大大方方地同意了阿鲁台的投降请求,让信使回去传达大明的善意。
鞑靼信使离开后,朱棣把阿鲁台的信递给汉王朱高煦:“高煦,你看看这封信,你若是阿鲁台,你会这样投降吗?”
扫了一眼信件,朱高煦大声回答:“父皇,大局未定,胜败难料,儿臣定不会投降!”
“呵呵,朕若是阿鲁台,也断不会这般轻易投降。”朱棣一脸自信。
“那父皇为何要同意信使的请求?”
没有回答朱高煦的问题,朱棣看向一旁的纪纲:“纪纲,你告诉汉王,朕,为何要同意阿鲁台的请降?”
纪纲抱了抱拳,行礼道:“回汉王,以臣愚见,陛下同意阿鲁台的请降,是将计就计。”
看到朱棣微微一笑,纪纲继续向朱高煦解释道:“阿鲁台想要我军放松防备,他好趁机偷袭。陛下顺了他的意,不久之后,他便会主动来袭。诸不知,这是陛下的将计就计,阿鲁台是自投罗网。”
朱高煦重重地点头。
朱棣又补充道:“我大明乃泱泱大国,统御天下,要有胸怀。
“阿鲁台请降,自然要给他一个姿态。
“他真降,朕不会拒绝;他若诈降,朕便剿灭他。这是两手准备。
“传朕的命令,外松内紧,严阵以待!”
没过几日,阿鲁台果然率军来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