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的八字须微微上翘,道衍咧嘴一笑,一双病虎三角眼眯成了一条缝。
朱棣说着说着,忽然一顿,看向道衍,笑骂道:“你这老狐狸!朕让你出主意,你却叫朕自己做选择。”
“陛下何其英明,心中早有决断,贫僧,又岂敢在陛下面前卖弄。”
听着道衍的回答,郑海与旁边站在的太监昌盛都忍不住偷笑。
能与朱棣斗智斗嘴还不吃亏的,估计天底下就道衍一个了。
朱棣明知道自己输了,却不好生气。
道衍拍的马屁,不动声色却又恰到好处,令朱棣无可奈何。
朱棣很无奈,扭头瞥了郑海与昌盛一眼。
郑海与昌盛两人立马止住笑容,装出一副淡然的模样,重新站成一根木桩。
“只是,朕担心,朝中那些老家伙冥顽不灵,”朱棣又转向道衍,“若是他们一起反对朕,又该怎么办?”
道衍摸着胡须,淡淡道:“陛下,贫僧还是那句话,分而治之。”
“如何分而治之?道衍,你可有具体的办法?”朱棣再次询问。
“迁都一事涉及利益众多,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道衍平静地分析着,忽然,那双病虎三角眼闪过一丝狠戾:
“陛下,何不趁此机会,铲除朝中与江南士绅勾结的奸佞之徒?”
朱棣的眼神一亮,随即点头。
道衍一直给郑海的印象是足智多谋、深沉睿智的感觉。
有时,郑海甚至会觉得,师父道衍是一名学识渊博的高僧,是一位慈祥的老头。
这一刻,他才重新想起袁珙道士曾经给道衍的评价——“这人有一双三角形,形同病虎,天性嗜杀,是与刘秉忠一样的人!”
道衍和尚是一名高僧,更是一名权谋家、政治家。
为了稳固朝政,他可以求朱棣放过方孝孺;
可如果是为了对付敌人,他照样杀伐果断,甚至不惜大开杀戒。
正当郑海走神时,突然听到道衍说道:“慎之,你觉得武将那边会支持迁都吗?”
回过神,郑海看向道衍与朱棣,回答道:“燕军诸将的家眷与家产大多在北平,臣认为他们会支持。臣回去就跟淇国公、成国公等通气,他们一定会支持。”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又道:“朕的那些皇弟,你也透透风。朕要看看,他们的反应。”
“臣明白,请陛下放心。”郑海再次应下。
这场危机来得很突然,差一点就打乱了郑海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