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铁鹰卫获官面身份 轻松平叛

百越风云录 苏伯泥 3043 字 18天前

黎利的儿子黎麟继位后,朝政把持在黎察手上。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可被贬为地方官。

为了东山再起,郑可开始寻求外援,招募了十三人,分别派至大明、暹罗、占城、老挝宣慰司、八百大甸司和大古剌宣慰司。

十三人中,除了年纪还小的巴盛温,人人精通大明官话,能说会写。巴盛温会一些,但不多。弘忍是游方僧人的。三人是一同上路的,并没有见过其他十人。

蓬猜本来是要去八百大甸,但三人都走错了路,穿过老挝司后,一路向南到了暹罗,这才发现走错了。于是三人往西北走,到了大古剌,在一座寺院避雨时,寺内僧人听他们说的是大明官话,便留三人吃斋谈佛。

弘忍精通唐宋佛法,寺院盛意邀请他留下。弘忍当时心想的是先留下一段时间,再去八百大甸。没想到他佛法造诣颇高,一路升迁,成了寺院一人之下百人之上的法师,就此再也没走成。

蓬猜能打,又懂大明官话,很快混成了伐多罗的心腹。两人混得好,早忘了郑可的任务。巴盛温混得惨,对郑可充满恨意,也选择忘记任务。蓬猜和弘忍担心他告发,经常时不时接济他,帮他找了个通事差事,日子比起普通人来说,还是好过得多。

直到林美元带着很多明人来到勃固,巴盛温无意中听到明人带来的消息,郑可已经大权独揽,并刚刚打赢了与占城的战争。

明人的消息很灵通,再一打听,得知了安南国内的形势。原来,成年后的黎麟为夺回权力,与郑可结盟,以谋反罪名将黎察逮捕赐死。黎察倒台,郑可崛起,开始铲除异己,就连早年垂帘听政的太后阮氏英都要避其锋芒。

事实上,汉唐以来,安南从未安分过,总会时不时侵占周边。这几年,安南陆续对老挝司、车里司、占城,甚至云南、广西等周边各地多次用兵,一度占领很多城池。

巴盛温担心安南打下占城和老挝,再打到大古剌,于是找到蓬猜和弘忍法师。

三人都担心郑可真的率军打过来,而自己三人这些年,除了享乐,根本就没为他做过什么事,害怕郑可秋后算账,觉得要做点什么,到时候好交差。

就在这时,申式南下令清理僧道,拆除寺观,激起了僧人的不满。

三人决定以此为契机,鼓动僧人作乱,同时由蓬猜游说伐多罗,说安南已经准备攻打老挝,大古剌不如与安南联盟,同时发兵老挝,打下老挝后,一边分一半。

这才有了巴盛温聚众到新营地门口痛骂妇人,弘忍法师蛊惑僧众叛乱的事。为的就是希望百姓和僧众起来反对明军,反对信绍步,推伐多罗上位,好到时候与安南左右夹击老挝。

事情清楚后,三人连同擒获的其他头目,全在城东北的寺院外,与所有叛军尸体一起烧了个干干净净。

申式南去底马撒的这一个多月,缅甸司到大古剌的驿站已经建立起来。次日,朝廷的文书和各地的信函陆续送到申式南手里。

朝廷这次发来的文书,主要是对王炬的升赏,王炬多了一个巡海使的身份。

他这个身份,其实一点也不突兀。只因之前的密折中,申式南就提议开放海禁,允许民间商船和官船出海。可能还是有其他大臣反对开放海禁,毕竟,官船出海得利巨丰,那些人怎肯轻易让民间商船与自己争利。

官船牵涉的利益太多太广,就是朱祁镇与王振也拿那些人没办法。你敢强行下旨,下面办事的人,绝对敢把好事办成坏事,到时候,黑锅还是扣到朱祁镇头上来。

朱祁镇是用给王炬巡海使这事,隐晦地向申式南表明,他是支持开放海禁的,但眼下时机还不成熟。

申式南一番思索之后,也懂了朱祁镇的意思。他心里很不屑,也明白朱祁镇不过是没有完全下定决心罢了。

此事也并非坏事,至少,王炬有了巡海使的身份,伊洛船队出海就名正言顺了。

万事俱备,只欠海船。

朝廷从广西府和广南府抽调的流官,要开春后才能来到大古剌。不过,申式南根本不在意,没有流官,他自己委任官员更能治理好各宣司。

申式南问朝廷要流官,不过是为了顾全朝廷颜面。

这一天,申式南把自己关在屋里,专心写奏章,将底马撒宣慰司与大古剌宣慰司合并的事报了上去。写完奏章又写了好几封信。

缅甸司局势已经稳定,申式南稳住了八百大甸司后,就写信回去,让钱樟落到阿瓦明德庄来相会。

如今,大古剌也欣欣向荣,达贡筑城已经开始。宣慰司官署届时要搬到达贡,勃固新建的官署依然有用,因为勃固将作为大古剌的副治所,未来要成为古剌府下辖的勃固县。

驿站也要建到针路,针路到勃固,也将开通商船。

安排好一切,腊月初九,申式南率宣化军出发,前往老挝司治所南掌(今老挝琅勃拉邦),中途在八百大甸司过年。

“大人,思机法窃据孟养,为何不先收服孟养司?”路上,言婴忍不住问。

这一次,言婴没有留在大古剌。申式南和言婴制定的策略,信绍步会坚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