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手里的两份奏章,一份是走正规渠道,通过阁臣审议后,交给皇上朱批的。另一份则是通过王炬的关系,直接呈阅圣上的密折。
密折中,申式南先是告罪,其罪一,私呈密折;其罪二,奏章所述与实情略有出入。
实情是,宣化军不负圣望,去岁曾于缅甸司境内彬乌岭截击思氏叛军,并以两千余兵马阵斩思任法两千人,擒获包括思任法在内三千人。
公开的奏章走驿站快马递送,早就到了。申式南如实申报,于八百大甸阵斩暹罗军六百人,生擒暹罗军三千余人及窃据八百大甸宣慰司的暹罗官吏三十余人。
又说,朝廷接到奏报之时,宣化军恐怕已踏上大古剌宣慰司的土地。
朱祁镇静静看向窗外,不知在思考什么,好一会儿才道:“把赤蜻蜓拿进来。”
王振挥手示意,不远处侍立的小太监退身出去。不一会儿,夏抱冰送给申式南的那盆兰花,原模原样捧进了屋内。
这盆花去年冬月从阿瓦送出,今年初夏到达京师后,即刻送入宫内。申式南说是缅甸司一位叫夏抱冰的少年孟族人,感恩圣上德泽四方,让他有幸学习到汉字和术数,因此特意进贡的。
申式南同时简述了夜校先生林尔佑和夏抱冰的一些事迹,又说孟族人其实是百濮的一支,而百濮族人曾与蜀人、羌人等族群一起,参加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牧野之战。
言下之意,木邦宣慰司和缅甸宣慰司境内生活的孟族人,与我华夏文明其实是一脉相承,并非外夷。
朝中主和派的文官们自然心中透亮,申式南明面上说的只是孟人,其实说的是三宣六慰所有的缅人、掸人等,都不属于外夷,因为他们的祖先曾与汉人一起,共同缔造了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
既然不属于外夷,那就是整个华夏的事,是中国的事,是大明的事。你们敢阻挠武力解决三宣六慰的问题,那你们就是忤逆太祖朱元璋。
太祖即位诏书说了,“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太祖得国,继为天下主,三宣六慰该平叛的平叛,该收服的收服,谁也别再叽叽歪歪,说三道四。
申式南想用一盆兰花和背后的故事来堵住人嘴,顺便暗中警告一番,免得有人跳出来,踩在他头上,给他使绊子。
毕竟,自古领兵在外的人,总是遭人嫉恨的。也总有人为了讨好某些势力,不惜捏造诬告,以图晋升。申式南熟读经史,历史殷鉴不远,他不得不防。
偏偏朱祁镇也很给他面子,当众给这盆兰花命名“赤蜻蜓”。只因这兰花花瓣晶莹剔透,色如红宝石,摸上去如丝绸般水嫩顺滑,花朵盛开后,如赤蜻蜓翩飞。
朱祁镇还特意交代,不要更换花盆,就用这个有豁口的瓦罐。等新苗长出,再分栽到其他花盆。
这盆赤蜻蜓夏初到达京师时,花开正盛。时近中秋,这盆花第四次开放。据运送之人讲,初春时节,它在路上就开过一次。如此说来,这花一年能开五次。
中秋前三天,京师气温骤降,宫中花匠便将赤蜻蜓移入暖房,直到此刻重新来到朱祁镇案头。
朱祁镇闭眼,轻轻吸入赤蜻蜓香气。随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通达百会与胸肺,朱祁镇顿时心头澄明。
“先生,惠直瞒报宣化军功绩,此事你怎么看?”沉默半天,朱祁镇终于开口了。
王振何等人物,听圣上没提欺君之罪,而是说瞒报功绩,他便已明白圣上心意。
“申巡抚说,心不死,则道不生,我看此话不单指西南各宣慰使,也适用于朝中双羽之士。巡抚之忧,恐实非得已,才行此迟报下策。”王振稍作思虑,便清声道。
见朱祁镇眉头渐渐舒展,他顿了顿,又道:“我那侄儿每次来信,必夸申巡抚忠勇。此前他信中尝说,彬乌岭一役,他恰好与卜剌浪马哈省饮酒大醉,为申巡抚赢得单独审讯思氏之机,故而不曾督验宣化军功绩。”
密折中,申式南解释了延期实报宣化军功绩的原因,便是各宣慰使拥兵自重之心不死,则诚归大明之道不生。因此,时机成熟之前,不宜暴露宣化军实力,以免其他宣慰使人人自危,提防之心更重。
大明文官官服胸口的补子,绣的都是双羽飞禽,武官绣的是四足走兽。王振说的双羽之士,便是指反对麓川用兵的文官集团。
王振的意思是,只要那些文官反对用兵之心不死,那皇上你在麓川的一切所作所为,必然会受到掣肘。而掣肘的手段,自然包括给申式南穿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