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心学理学

大明天雄军 何易 1131 字 19天前

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学提出的主张,起初与理学并没有太多冲突,无非是理学派,对心学刻意迎合皇家对“灭人欲”的反感,而产生不屑外,就是心学派抨击理学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论是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还是心学的“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对皇家的制衡。从本质来说,都是希望皇家垂拱而治。

而皇家出于帝王心术,对于学派之争,自然乐见其成。所以也愿意去维护这种微妙的平衡。

可这种平衡,随着王阳明提出“格物穷理,知行合一。”彻底打破了这个平衡。

格物穷理的意思就是,格物应当穷究其理,而不是以天人感应来解释。

这个穷理不是指天理,而是原理,就是说通过格物,去解析那些玄幻莫测的现象。而不是用天理去道德绑架。

这就彻底否定了理学派以“存天理,灭人欲。”这种以玄制玄的理念。

而皇家也因为心学不承认天人感应,在某种程度上,与君权天授产生冲突,从而不被皇家所不喜。

所以,尽管王阳明在江西平定了宁王之乱,再随后的时间里,王阳明就开始被不断打压,最后客死贵州。

心学虽然被皇家与理学派打压,但到了明朝中后期,明朝的几个皇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天启,都不是省油的灯。

心学由于藐视皇权,在士子之间,反而得到迅速发展。以地区划分,就有七个王门心学派别。

也正是心学太极端,从而被打入异端邪说。到了明朝末期,心学在士子之中,只存在敬慕而已。

蔡懋德敬慕王阳明,但他并不是心学门人。只不过在行为上,比较有知行合一,这种务实精神而已。

蔡懋德听说钟君义派兵占领了井陉关,作为曾经的井陉关兵备道,咋能不关心。

实际上蔡懋德担任山西巡抚后,自己组建的抚军,多是从井陉关的军户中提拔。

而钟二公子的天雄军,在开封一战中,蔡懋德亲眼目睹,钟二公子是为保开封,不惜没有朝廷的调令,违制也要出兵解开封之围,在某种意义来说,算是蔡懋德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