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〇六章 常常被忽视的冷知识

大明杀 燃梦星空 2110 字 11天前

这样的事,别说后来村村有民兵的新中国,放在汉唐那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而到了清朝,当清人入主中国后,因为种种原因基本直接采用了明代的行政体制。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

他们实现了对自己武力和动员能力上的阉割,当面对西方入侵时,清朝的动员能力同样成了笑话。

这与腐败无关,其实就是体制出了问题。

因而当李平进入成都后,当他决心开始打造自己的基业时,第一个首先就必须要面对采取什么样的行政体制问题。

而在战争时期,无论是从对下面的掌控上、战争动员能力上还是集中力量做事情方面,近代体制都是对李平最好的选择。

继续采取宋明体制,除非他脑袋抽风了。

当然,这个工作量也将会相当庞大。

因为这个体制,除了李平等几个现代人,别人都不懂,也没有经历过,所有的一切都要手把手交。

何老头跟章旷和米仓完全就没谈乡,根本原因就是他那个村上面的乡不但刚刚组建,并且还在组建中,何老头啥都不知道,也完全不了解,实在没啥可说的。

而为了保证把基础打好,李平也没有贪大求全。

他决定搞以点带面,先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地区,把一个地方搞好搞明白,搞个样板出来,然后再慢慢向外扩张发展。

说白了就是如果连样板都没有,都还没搞明白,那靠什么去输出,靠什么去复制黏贴

为此,李平把整个力量的绝大部分包括部队都集中到了成都,重庆府交给了黄成东,顺庆府和保宁府给了曾英,其他成都周边的几个府一共也只用了两个团去控制。

但即使这样,还是有一个问题很难解决。

那就是人才的问题。

从无到有来组建这样的地方机构,无疑需要大量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放心的人,有一定能力的人。

那这些人从哪里来?

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来的,也不可能用跟李平没有任何瓜葛的四川本地读书人。

保障营当然是一个来源,但它由于原有体制的问题,放心之人和可用之人是有限的,而且李平也不可能任其独挑大梁。

这时候,军队无论从需求的角度还是从可借鉴的角度,无疑都是对李平最合适的群体。

当年的大规模转业,可不是仅仅为了安置那么简单。

当然对李平来说,在目前的环境下保证军队的实力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但任何事情又都必须有取舍。

因而很多军官包括士兵还是被他调入了保障营,然后成为各个新成立的地方行政部门的主力。

米仓其实也被谈过话并征求过意见。

而且还是被宋宝来点名想要的。

只是米仓还是坚决的想要留在部队,由于在这个问题上不搞强求,米仓也就还是留在了部队。

这时候,最尴尬的是章旷。

军队的事他实际上管不着,安置百姓也不让他管,同样李平还没有任何恢复明朝地方政府的意思,甚至还鸠占鹊巢的把明朝地方政府几乎明着就给取代了。

章旷除了发发牢骚,也只能去古代文官们最重视和最本能关注的田间地头看看了。

当天色就要黑下去的时候,章旷结束了连续几日在城外的游走。

看着眼前灯火通明的城门以及那后面依旧喧嚣的城市,章旷的心情十分复杂。

但在叹了口气后,他还是踌躇着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