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爷微微一笑,眼神中带着一丝欣慰。他知道,这些老规矩虽然看似古老,但它们所蕴含的智慧和情感永远不会过时。他希望这些规矩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让那些美好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阿丽听着,心中却有些纠结。她和晓臻在松江,身边的朋友订婚都没有这么复杂的程序,大多是简单吃个饭,双方家长见个面,就算是认可了。而且,要把两边的长辈都凑到一起,安排这么隆重的仪式,谈何容易。
“三爷爷,我和晓臻在松江,身边的朋友订婚都很简单。而且我们两边的长辈都在不同的地方,要凑到一起办这么隆重的开名仪式,太难了。” 阿丽小声说道。
三爷爷皱了皱眉头,说道:“阿丽,这开名可不是小事。虽然现在时代变了,可有些规矩还是得守。要不这样,你们可以在松江请两边的长辈吃个饭,简单举行个仪式,把名帖交换了,也算是完成了这个程序。”
小主,
阿丽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还不错,点了点头。
在过去的岁月里,婚姻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和讲究,而“送好”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三爷爷微眯着眼,仿佛在回忆那些遥远的往事,缓缓说道:“‘送好’,就是男方家选定一个适宜办婚礼的良辰吉日,然后差人告诉女方家,看看女方家是否同意。这可不是随便挑个日子就行的,这里面的讲究可多了。”
“良辰吉日必须是农历的双日子。”三爷爷强调道,“为啥呢?因为双数代表着成双成对,寓意着婚姻美满、夫妻和睦。多半会选择农闲之时,所以一般会定在临近春节前。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这个时候办婚礼,图个吉利,也方便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男方家都希望早点结婚。”三爷爷叹了口气,眼神中透出一丝无奈,“为啥呢?早结婚早多个劳力,早生下一代,还能少花点彩礼钱。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家里多一个人帮忙,日子就能好过些。所以有些男方家会想出改户籍年龄之类的主意来获得结婚证。虽然这么做不太光明正大,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女方家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三爷爷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批评,“女方家都希望闺女出嫁前多给家里挣点钱。毕竟闺女嫁出去后,就成别人家的人了。所以女方家会充分论证男方家目前的条件能否让闺女幸福。要是男方家条件不好,女方家心里就不踏实。有些家就会提出必须送一笔钱才同意结婚的条件。特别是民风不够淳朴的家庭,往往提出一些令人费解的条件来。比如要求男方家盖新房、买地,或者送金银首饰。这些条件对男方家来说,简直是沉重的负担。”
“男方家要是不同意,女方家就不答应这门亲事。”三爷爷继续说道,“那时候,婚姻可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男方家要是想娶到媳妇,就得咬咬牙,满足女方家的要求。不然,这婚事就黄了。所以,很多男方家只好在无奈中接受这些条件。彩礼钱、新房、首饰……这些加起来,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有的家庭为了娶媳妇,甚至背了一辈子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