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皱起眉头,仔细分析数据:“看来放射性核素的剂量和药物的输送方式需要调整。我们不能让治疗的副作用超过它带来的益处。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优化这个方案。”
团队成员们经过多次讨论和尝试,调整了放射性核素的剂量和给药频率,同时改进了生长抑素类似物的结构,以提高其靶向性。经过一系列改进后,再次进行动物实验,不良反应明显减轻,肿瘤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
“这次实验结果好多了,肿瘤缩小了,不良反应也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李教授说道。
张博士负责的PM8002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治疗研究中,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也在紧张进行着。他们首先进行了不同剂量组合的体外细胞实验,观察两种药物联合对肾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大家注意记录数据,看看不同剂量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情况。”张博士对团队成员说道。
经过反复实验,他们发现当PM8002和特瑞普利单抗按照一定比例联合使用时,对肾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
“张博士,实验动物出现了免疫过度激活的症状,炎症指标急剧上升,这可能会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一位团队成员焦急地报告。
张博士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看来两种免疫调节药物联合使用的免疫反应确实很难控制。我们尝试调整用药时间间隔,看看能不能缓解免疫过度激活的情况。”
团队成员们按照张博士的建议进行调整,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用药时间间隔,既能保持联合用药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又能有效控制免疫过度激活的不良反应。
“这个结果很不错,我们可以进一步在更大规模的动物实验中验证,同时准备开展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张博士说道。
在与药物研发公司合作开发针对肾癌的新型放射性药物方面,赵飞扬和刘祖训也在积极跟进。研发团队通过对肾癌肿瘤细胞的深入研究,筛选出了几个潜在的特异性靶点。
“赵博士、刘博士,我们已经确定了几个肾癌的特异性靶点,准备根据这些靶点设计放射性药物。不过,这中间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优化工作。”研发公司的负责人说道。
赵飞扬表示理解:“我们知道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有什么需要我们医院这边配合的,尽管提出来。”
研发过程中,双方团队密切沟通,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研发公司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合成了多种新型放射性药物的前体,并在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进行筛选。经过努力,终于有一款新型放射性药物在实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
“赵博士、刘博士,这款新型放射性药物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了很强的靶向性,能够精准地聚集在肾癌肿瘤组织中,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也很显着,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小。”研发公司的科学家兴奋地说道。
赵飞扬和刘祖训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激动:“太好了!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我们要尽快推进后续的研究工作,争取早日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开展小规模临床试验时,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由于这款新型放射性药物是全新的研发成果,在审批流程上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补充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安全性评估资料。
“这可怎么办?审批流程不通过,我们的研究成果就无法应用到患者身上。”刘祖训有些着急地说道。
赵飞扬冷静地思考着:“我们只能按照要求,补充完善相关资料。这也是为了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把之前的实验数据再仔细梳理一遍,看看还需要做哪些补充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