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扬在办公室里埋头查阅最新的医学研究文献,一份关于PRRT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报告引起了他的注意。“祖训,你快来看!”赵飞扬兴奋地招呼着刚走进办公室的刘祖训,“这个PRRT治疗方法很有意思,利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和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把放射性核素送到肿瘤细胞里面去杀死癌细胞,镥 - 177标记的那种药物在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上效果还挺不错。我在想,肾癌的肿瘤细胞会不会也有类似的受体能利用这个方法呢?”
刘祖训凑过来,仔细看着报告,眼睛逐渐亮了起来:“还真有可能!这是个全新的思路。要是能把这个技术应用到肾癌治疗上,说不定又能给患者带来新希望。不过,这中间肯定有不少难题,从肾癌肿瘤细胞的特性研究到治疗方案的适配,都得一步步摸索。”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再次召集团队成员,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赵飞扬站在前方,指着投影上的资料说道:“各位,今天找大家来,是想讨论一个新的治疗方向——PRRT。我们知道,目前它在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它能否应用于肾癌治疗。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肿瘤学专家李教授率先发言:“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肾癌肿瘤细胞表面存在合适的生长抑素受体,PRRT是有可能发挥作用的。但肾癌和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细胞特性差异很大,我们需要先对肾癌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检测,看看受体的表达情况。”
分子生物学专家陈博士补充道:“没错,而且即使有受体表达,放射性核素在肾癌组织中的分布、代谢情况也需要深入研究,这关系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建议我们先建立肾癌的动物模型,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索。”
团队成员们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成立专门的PRRT研究小组,由李教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开展相关实验和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刘祖训在另一次医学研讨会上了解到了双特异性抗体药物(PM8002)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方面的潜力。这种药物能同时靶向PD - L1和VEGF - A,调节免疫系统并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刘祖训回到医院后,第一时间找到赵飞扬。
“飞扬,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叫PM8002。它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上效果不错,咱们联合治疗肾癌的方案里,或许可以考虑加入它,进一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刘祖训说道。
赵飞扬眼睛一亮:“这主意不错!不过,它和我们之前用的特瑞普利单抗都是调节免疫系统的,联合使用会不会产生不可控的免疫反应?这得好好研究一下。”
两人随即与免疫学专家张博士取得联系,向他介绍了PM8002的情况,并讨论联合用药的可能性。张博士思考片刻后说道:“两种免疫调节药物联合使用确实存在风险,但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剂量和用药顺序,说不定能协同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先在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进行探索。”
团队又增加了一个研究方向,由张博士带领团队研究PM8002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治疗肾癌的可行性。
而新一代放射性药物(ABD - 147)靶向DLL3蛋白治疗小细胞肺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消息,也传到了赵飞扬和刘祖训的耳中。这种精准放射性药物能够精准定位癌细胞,提供针对性的放射治疗。赵飞扬和刘祖训觉得,虽然ABD - 147主要用于肺癌相关癌症,但它的精准靶向理念或许能为肾癌治疗带来新的灵感。
“祖训,你说这个ABD - 147的靶向技术能不能应用到肾癌治疗中,开发出针对肾癌特异性靶点的放射性药物呢?”赵飞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刘祖训点头表示赞同:“有这个可能。我们得先找到肾癌的特异性靶点,然后借鉴ABD - 147的研发思路,看看能不能开发出类似的药物。这可是个大工程,需要和专业的药物研发团队合作。”
他们开始四处联系国内外顶尖的药物研发机构,寻求合作机会。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与一家知名的药物研发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这家公司的研发团队对赵飞扬和刘祖训提出的想法很感兴趣,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资源。
PRRT研究小组这边,李教授带领团队对肾癌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了详细检测,惊喜地发现部分肾癌肿瘤细胞表面确实存在生长抑素受体。“太好了!这意味着PRRT应用于肾癌治疗有了理论基础。”李教授兴奋地向赵飞扬和刘祖训汇报。
接着,他们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了PRRT的初步实验。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和肿瘤的变化。然而,实验初期并不顺利,一些动物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教授,你看这几只动物,接受PRRT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而且血液检查显示肝肾功能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一位研究人员忧心忡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