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不会接受

“当人们升起这种感觉时,就会心生好奇之心,再经过鼓动,就能有人远涉重洋去看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到这他的声音低下来,“老师,您没想过名文的意图吗?”

胡缓摇头,缓缓说道:“学问需要交流才有发展。”

陈恪明白他的意思,郑重说道:“老师所言不错,但有个问题请老师注意,好学问能跟糟粕进行交流吗?”

听他说出糟粕,胡缓一怔。

再听他问道:“学生听闻,有些寺庙的佛粥里加入罂粟,使佛粥的味道十分甘美,可是事实?”

胡缓点头,沉声说道:“有几座寺庙的方丈承认了,那是他们不知罂粟有毒。”

陈恪正色说道:“知不知道全凭他们那张嘴,学生不是非要追究,而是以此说明,听闻只要抓住核心内容,就不一定非要实地调查。”

“我询问那个阿拉伯商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义是什么。再问他,阿拉伯地区的现状是什么?西方列国的现状是什么?通过三者比较,在经过认真思考,就知道一个大概情况。”

“学生不是人云亦云,是仔细考虑了这里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通过反复论证得出的。”

“我大兴文化是最高级的文化,史学也是最先进、最完整的,以高级对低级,以先进对落后,以完整对分散,就能得出大致的结论。”

他对自家文化的高度自信感染了胡缓。

胡缓琢磨一番轻轻点头,提醒他一句:“不要过于自信,每个民族都有其优秀的文化。”

陈恪轻轻点头,承认这一点,并继续阐述自己的看法,“所以学生想让一些人升起好奇心,去西方列国实地听听、看看,学习他们的长处。”

胡缓赞同这个观点,却说出自己的疑问:“你为何驳斥名文而不是虚心请教?”

陈恪回道:“他想以有知来对无知,占据一个学术的制高点,学生将这种行为确定为挟洋自重,并以此谋取利益,所以必须驳斥。”

“但学生给他一个机会,可以公开论辩。”

对他这个态度胡缓给予肯定,却担心低问道:“你有把握赢他吗?”

陈恪郑重回道:“我对《圣经》有点研究,只要以《圣经》里的话来驳斥他,就会稳赢。”

他在那个世界确实看过《圣经》,知道基督教的核心内容就是原罪和救赎,只要问名文一句,“你有何罪?”他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华夏人不会接受自己生来就有罪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