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个初一,他的心情很沉重。
而去年的初一,一夜没睡的他一早就兴奋地陪着父皇走进万朝殿,在那座大殿里他会见到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各部落的首领,还会见到兴国、朝鲜等国的使团。
可今年不同,律国没派使团去兴国,兴国的使团也不见踪影,朝鲜使团倒是来了,还待在驿馆里不知所措呢。
而他不会接见朝鲜使团,也不会在万朝殿开什么新年大朝会,纵律帝走时令他监国,他也不会去做。
但他想到了兴京,坐在马车里轻叹一声,“这时的李祯已完成大朝会,正去紫薇观、大相国寺为万民祈福吧?”
他知道兴国的初一朝贺程序,一早,李祯会身着传承于大秦帝国的黑色冕服走进大庆殿接受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以及各国使团的朝贺。
这个过程很隆重,历时一个多时辰,直到早七时多方才结束。
然后用过早餐后再去紫薇观、大相国寺为万民祈福。
李祯出行,成为兴京百姓出门观赏的一道景观,御街两侧人山人海,将陈恪和林韵宁淹没其中。
他俩也是来看景的,见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跟在李祯车辇之后,林韵宁贴在他的耳边低声说道:“你若参加大朝会,何至于挤在人群里看热闹?”
陈恪笑道:“我若跟在皇上后面,是被观赏者,成为不了观赏者。”
他喜欢观赏,而不喜欢被观赏,表达这个态度让林韵宁笑一声,她也喜欢观赏而不是被观赏。
她喜欢这种感觉,观赏完毕与陈恪一起漫步街头感受新春的热闹,然后来到胡缓家里给他和夫人拜年。
陈恪需要拜年的人不多,胡缓、李仲文、高适、包拯四人而已。
然后再去皇宫给刘太后和李祯拜年,这个顺序就是刘太后在前、李祯在后了。
他要拜年的对象不多,可与胡缓单独交谈一会。
“你对西方列国和罗马教会的看法到底如何?”
胡缓关心这个问题,前天陈恪讲完学就进宫了,两人没有交流的机会。
陈恪回道:“我对他们的看法就体现在报纸上的那篇文章里。”
陈恪的那篇文章驳斥名文的观点,虽然只是叙述所闻,不带个人观点,却明显带有负面看法。
他的这个态度让胡缓皱眉,缓缓说道:“你以所闻为题是不是过于草率了。”
胡缓所言就是批评陈恪。
陈恪郑重回道:“学生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有这种感觉,一向挖地三尺找论据的陈恪为何如此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