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闪回,叙述王方翼身世由来。
字幕: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县人。
画外音:自大唐建立以来,除旧日瓦岗寨群雄皆为勋臣,历代鬼谷门人其后便为国之栋梁,为扶保江山社稷立下不朽战功。首代鬼谷门传人乃是卫国公李靖,第二代是为英国公徐懋功、邢国公苏定方,第三代是为太史令李淳风,平阳郡公薛仁贵,太尉裴行俭。王方翼因师从裴行俭学习用兵之法,故为唐朝第四代鬼谷门弟子,与程务挺、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是为同门兄弟,皆为当世名将。
王翼方祖父王裕,曾任随州刺史,尚娶唐高祖李渊之女同安大长公主,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死后谥号曰文。王方翼早年丧父,悲伤如同成人,当时被称赞为孝童。
生母李氏,被婆姑同安大长公主排斥,便带幼子迁居到凤泉墅。王方翼虽为皇亲贵胄,因家道中落,故在幼时就与杂役一起开垦农田,种植树木,修缮房屋,后渐为富裕人家。
祖母同安大长公主去世之后,王方翼得以回到京城。
有次夜行于市,见前有一人身长丈余,以为鬼怪,遂引弓射之,其人应弦而倒。上前视之,原来竟是立在墙边木头而已。
唐太宗听闻此事大笑,对近侍道:我此外孙带弓夜行,见怪射之,真勇士也。
唐高宗即位,立王氏为皇后,王方翼是为皇后堂兄,于是更为亲贵。王方翼被调任为安定令,在任上诛灭不法豪族,权贵豪族都恐惧之至,不敢稍有异动,又都切齿恨之。
王方翼又任瀚海都护司马,因事获罪,降职为朔州尚德府果毅,一年后调回朝廷。母亲李氏去世,王方翼悲伤逾恒,唐高宗派御医看视,朝野皆称其孝。
时有凉州长史赵持满,工书法,善骑射,力搏虎,走逐马,且又仁厚下士。京师无论贵贱,咸爱慕之,王方翼与其结为挚友。
及至赵持满被人诬以谋反之罪被杀,尸体被抛于路示众,无人敢替其安葬。
王方翼说道:栾布哭祭彭越,是称义士;周文王埋葬尸骨,是为仁者。为人若不讲义气仁德,何以侍奉君主?
于是前往哭祭赵持满,将其尸体安葬。
执金吾因此劾奏王方翼私通反叛,唐高宗反而赞其义气,并未加罪王翼方。
王方翼后任肃州刺史,因其地没有城壕,敌人容易攻击,遂发动士兵修建城墙,引多乐水环绕城墙,并建烽火台,加强巡逻守卫。
仪凤年间,河西遭遇蝗灾,唯独肃州无蝗,周围居民很多饿死,俱都投奔肃州。
王方翼出私产制作水碾盈利,复用于救济饥民,修建数十百楹房屋,使逃奔者都存活了下来,肃州由此物阜民丰,皆将王方翼奉若神灵。
裴行俭讨伐李遮匐时,奏请以王方翼为副将,兼检校安西都护,原安西都护杜怀宝调任庭州刺史。王方翼修建碎叶城,五个月完工,西域胡人倚为中转,都进献珍奇百货。
不久王方翼调任庭州刺史,杜怀宝复调回安西,于是胡人俱反。王翼方平灭车薄及咽面二部叛乱之后,因耕牛多被充作军粮,由此荒废农作。
王方翼因习匠门奇术,深研孔明先师三弟诸葛均遗着,从中研究出耦耕之法,制备农械,省力高效,百姓皆都大赖其利。
平定西突厥叛乱不久,有妖贼白铁余在绥州反叛,朝廷命王方翼与程务挺率部讨伐。
白铁余其名失考,据说出身白铁匠,故称。绥州城平人,延川稽胡族人。
因不堪唐人役使征赋,乃借传播摩尼教之机召聚信徒,声称自己乃是光明右使转世,更是当年文佳皇帝陈硕真师弟。
白铁余先将铜佛埋在地下,时久草生其上,遂对其乡邻言称:吾曾于此地数见佛光。
见众人不信,便选择良辰吉日,当众挖掘,果得铜佛,观者大惊。
白铁余道:得见圣佛者,百疾皆愈。
其事迅速传开,自此来其家瞻仰铜佛者络绎不绝,并受其教。
此后为组织信众,筹集资财,白铁余遂用各色绸缎,将其铜佛包裹数十层,信徒每有厚施,便剥去一层,以赐施财者,说佛衣能袪邪避祸。
数年之后,信徒不计其数,约有数万之众。
显庆五年,白铁余以为时机成熟,便即聚众起事,设置百官,自称光明圣皇帝。因纵横延绥二十余载,熄而复炽,屡败官军,不能扑灭。
至弘道元年四月,白铁余率部占据城平,旋即进攻绥德、大斌二县,杀官吏,焚豪宅,所向无敌。
朝廷惊震,由此便命右武卫将军程务挺、夏州都督王方翼出兵镇压。
闪回结束。两员鬼谷门名将齐出,摩尼教主及其徒众顿时不敌,唐军只一战便即攻克城平,白铁余被捕,送往长安,斩首于市。
因讨平摩尼教贼军之功,王方翼被封为太原郡公。
镜头转换,按下王方翼其事,转说武则天夺权。
公元682年,乃是大唐高宗永淳元年,李治在位三十三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夏四月丁亥,高宗自东都还至长安,再次调整内阁,同时提拔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秘书员外少监、检校中书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等四人,并为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
因谓宰相崔知温道:我虽欲重用郭待举等,但其四人资任尚浅,且令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
自是外司四品已下知政事者,始以平章事为名。
夏五月丙午,东都霖雨不断。十日之后洛水满溢,淹溺民居千余家。关中先水后旱,复又蝗灾大兴,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民相食。
此时高宗却视而不见,因既封泰山,又欲遍封五岳,先命修建奉天宫于嵩山之南。
监察御史李善感上疏谏道:陛下封泰山,告太平,致群瑞,与三皇五帝比隆矣。数年已来,菽粟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驾;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乃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臣忝备国家耳目,窃以此为忧!
上虽不纳,亦优容之。自褚遂良、韩瑗之死,中外以言为讳,无敢逆意直谏几达二十年;及李善感直谏,天下皆喜,谓之“凤鸣朝阳”。
高宗自感去日无多,便将政务皆托天后武则天,自己则思及时行乐,安度晚年。
又派宦者前往江南,征民工砍伐山中异竹,缘江徙下,再运至东都,植于内苑之中。宦者既奉天子圣旨,由是科舟载竹,所到之处纵横暴虐,民怨沸腾。
当运竹之船经过荆州之时,却被荆州长史苏良嗣拦住,将宦官囚之,上疏谏道:致远方异物,烦扰道路,恐非圣人爱人之意。又小人窃弄威福,亏损皇明。
天子览奏深感惭愧,乃谓天后道:皆是我约束不严,今为苏良嗣所怪。
于是亲手复诏慰谕,令尽弃异竹于江中。
字幕:苏良嗣,以表字行世,乃雍州武功人,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
苏良嗣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府司马、洛荆雍三州长史、冀州刺史,累迁工部尚书。常对周王李哲不法行为进行诤谏,深受李哲敬畏。
当时王府属官多不称职,苏良嗣则遵循法度,对僚属加以约束,受到唐高宗赞赏,后历任洛州长史、冀州刺史、荆州长史。
永淳元年,苏良嗣调任雍州长史,因当时关中饥荒,百姓相食,盗贼横行。苏良嗣为政严明,凡有盗贼作案,必能在三日之内将其擒获。
武则天临朝称制,擢升其为工部尚书。
此后到至垂拱元年,苏良嗣拜相,担任纳言,封温国公,并出任西京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