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占城稻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这句话出自《范子计然》,相传是春秋时期范蠡所着。

《管子·国蓄》中也提到过:“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

孔子大家更是不陌生,在《论语·颜渊》中记载子贡问政于孔子,孔子的回答如下:“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先前提到过的《齐民要术·自序》开篇更是直接指出:粮食生产是治国安民的第一件大事,要使民众安定守法,首先要使他们生活富裕起来,而提高生产技能则是富民的重要手段。

这些强调粮食重要性的句子在历史上也是层出不穷,其实也反应了在我国历史上,历代统治者往往视粮食为天下之大命,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而在粮食中,“稻”的重要性也是不用多说。】

【说到这里,我们提一下《齐民要术》这本先前就提到过书——

作者贾思勰为北魏时人,是我国着名的农学家。《齐民要术》就是他把到南北朝以前的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全部搜集整合而成的一部专着。

这本书把北魏所在的地方即黄河流域一带的农副业生产方式、过程全部记载下来,还尽量把长江以南有关农业、副业的生产方式记载了下来。

里面的内容更是非常丰富,从粮食、蔬菜的种植到水果、树木的栽培,从家禽家畜的饲养到糖、酒的酿造等都写在书中,尤其对农业耕种的科学知识记载得尤为详细,为后世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并且许多道理在今天看来依然非常实用。】

中间插了对《齐民要术》的介绍,但没有人对此表示不满,或者说,大部分人都是满怀敬意和欣喜地看着这本农学巨着。

虽然里面的思想并不能十分让人毫无芥蒂,但其中记载的农业技术便已足够让人好感。更别说在后世,唐、宋以来出现的不少农书,无不以它为范本,其中,元代的《 农桑辑要》和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清代《授时通考》都有受到它的影响。

历朝历代对《齐民要术》也是重视无比,撇去其中的那些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剩下的可都是好东西啊!更别说里面的那些“农本”思想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