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这么比吧。”
“为什么不能这么比,数学可是一切现代科学的基石,数学界的当代第一人,那地位可比诺奖得主还要高!”
“果然是大佬……”
就在直播间里讨论纷纷的时候。
广场上,听到东林忽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安妤神情也激动起来,显然是没想到竟然有同辈人也研究过共振式系统。
她甚至顾不上对着镜头,直接转过头去看着东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认为有实现的可能!”
王安妤的语气第一次有了明显的波动:“共振式系统用数学模型来建立是不严谨的,很难找到统一的力学参数,斯皮尔博士的《精密机械通论》里曾经说过,多重共振设计的基本要素,是设定唯一的比较域,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只要确定比较域的相对增持,就能进建立理想模型。”
“你试过?”
“我试过阿巴斯体系,不过失败了,但是结果很接近。”
“接近不也是失败吗。”
“不,国际上有很多可行性论证,统一结论是问题出现在材料和N79弦导结构的配合上,有九个额定标点需要解决。”
“原来如此,你有时间的话指导我一下,我想重新试一试……”
在众人瞠目结舌的注视下,二人以极快的语速进行了一番交流。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不过从两个人越来越红的脸庞上可以看出,这次交流进行的十分顺利,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也燃起了其他人的学术之魂。
所有黄金一代的注意力都从节目流程上被吸引开,一个接一个加入了讨论。
“你们认为九个额定标点应该从哪里解决?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动能消耗的问题,涉及到磁熵的相抵,207年的《自然》杂志上提过,猎户座右悬臂的天磁线就是一种接近共振式系统的天然模型。”
说话的是一位大胡子青年,声音粗壮,看起来好像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实际上他只有二十三岁,是一名理论物理的天才学者。
葛云,龙国最顶尖的九所物理实验室之一——凝聚态理论与物质实验实验室的正式成员,也是国家超导领域超级大牛龙立星的亲传弟子。
自从灯塔国宣布研发出了室温超导技术,龙国就紧急组织了一批精英科学家,成立龙国超导研究协会,葛云便是该协会的会长助理。
“你这是在扯驴屎犊子!”
葛云话音刚落,另外一名气质颇为粗俗,长发飞舞如同行为艺术家似的青年便毫不客气插话进来。
“天体物理多少种力咱自己都还没搞清楚,怎么把参数借鉴用在参数上?”
“要我看啊,还是先从材料构成入手比较靠谱,解决异种金属在高频运转下的万斯场问题,这样还有机会建立共振式系统的运行前提。”
李成山,二十四岁,龙国船舶重工第7研究所材料工程师。
他既是这次黄金一代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学术成果最多的一位。
各种新型材料专利超过五十种。
其中有数种都获得了国家进步科技基金会的奖励,收录进材料学图鉴中的一级工业材料清单。
如果不是因为年龄太小,他可能现在就已经成为了货真价实的长江学者。
不过对于李成山来讲,他可能也不需要这种荣誉……
毕竟作为一名材料学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看着自己的材料,成为人类工业进步的基石,推动着文明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他做到了。
龙国目前笑傲世界的重型船舶工业,那些让整个西方都瑟瑟发抖的超级舰艇种,其中用来摧毁敌方雷达的电子脉冲辐射器,里面的导束丝用的便是李成山研发出的材料。
没错,这是一位背靠军方的天才。
可能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和军人相处较多,每天都在和各类军工产品打交道,他的身上染了一些其他黄金一代没有的豪放随性之气。
以至于张口就是脏话……
他的这种做派自然惹得其余人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