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是他拉到的,我们厂子确实资不抵债了。”
“不过既然已经和您签约,那小子我会交由警察处理。”
确实,如果不算土地未来增值。
淞沪东方电子厂已经资不抵债了。
不过算上未来的地产增值。
陆渊还是能赚的。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他需要硬件生产。
至于设备,可能老旧了些。
“陆总豪气,不知道怎么安置工人?”
“人员分配是如何?”
“除了我有其它安排外,余下810人。”
“研究人员130人。”
“生产工人400人。”
“质检人员100人。”
“管理人员100人。”
“采购、行政、财务、销售等人80余人。”
靠,管理人员占了100人。
太夸张了。
“我是私企。”
“我明白,所以人员方面,我也不强求。”
“即使你一个不留,我也不怪你。”
“除管理人员外,我全部留下。”
厂长一怔。
什么情况?
“但我说了,我是私企,按私企的考核制度。”
“那是自然。”
“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那管理人员?”
“我一个不要。”
“你不要管理人员?”
“你们厂都管理倒闭了,我还要这些人来干嘛?”
这话让厂长一愣。
好吧,也把他说了。
陆渊无所谓。
说你又怎样。
你就是没能力。
这么大的厂子,搞倒闭了,还有什么话好说。
厂长自然也知道。
无论怎样,他的责任都很大。
现场直接签合同。
让厂长把管理人员带走。
然后所有人被招到厂子里。
陆渊直接站在台上。
“怎么回事?”
“收购人还真变了?”
“是呀,好年轻。”
“是之前那个年轻人。”
“听说了吗?把管理员都赶走了。”
“那些人有屁用。”
“是呀,真能管理,还会干倒闭?”
议论纷纷。
台上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