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的是,他不接受也不能怎样,因为观众都接受了。
电影结束,杨叶率领一众主创上台致谢,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高声的呼喊,就是最好的证明!
……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江湖不止有儿女情仇,更有刀光剑影。
一部武侠电影,打得好看才是最重要的。
否则的话,林清霞再风华绝代也是枉然。
首先是“独孤九剑”的设计,由于这个时空两部都是杨叶饰演令狐冲,所以是一脉相承的。
但如果看原时空的版本,就会看出明显的区别。
因为李联杰的动作实在是比许贯杰萧洒太多了。
然后是续集中任我行和东方不败两大BOSS的武学,“吸星大法”和“葵花宝典”。
任我行的吸星大法看起来非常狠毒,
任我行能将两个守卫吸成肉球,能将扶桑武士的胳膊吸成腊肠,这样的创意,既恐怖又让人拍案叫绝。
而对东方不败武力的呈现,也是前所未有的。
除了让她抖肩就能发出强大的内力,最典型的就是绣花针的设计。
将绣花针拍成致命武器,还原度完成极高。
同时与任我行的琵琶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琵琶钩至刚至阳,蠢大恐怖。
绣花针至柔至阴,小巧灵动。
然而一交手,色彩缤纷的绣花针却威力无比,势不可挡。
除了神乎其神的武打设计,凌厉快速的剪辑也功不可没。
有人统计过,70年代的武侠片,在暴力段落的处理上,平均速率是每4~5秒一个镜头。
最快的是胡金铨的《侠女》中的一场戏,镜头平均速率是1.5秒一个。
而徐克在他的电影《蝶变》中有场戏,镜头速率平均是0.48秒一个,节奏之快,被人称之为“暴戾剪辑”。
到了《东方不败》,这种“暴戾剪辑”终于大成,为后世的武侠片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从《蝶变》到《东方不败》,徐刻一共花了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他的探索。
只不过在本时空,这种探索落在了杨叶的头上,一共花了十五年时间。
对于世人而言,杨叶对武侠片的探索,也是有迹可循,一步步升级的。
1975年元旦上映的《少林寺》,大家打的都是传统的武术套路。
但也出现了无视地心引力,凌空飞起踢三脚的视觉奇观。
小主,
到了1977年的《卧虎藏龙》,就更加夸张,人物不但可以飞檐走壁,还能原地起飞,登萍度水。
但这时候,武功还是比较传统的招式。
1979年的《笑傲江湖》,又进一步升级,角色出招已经不限于传统的武学招式。
举手投足之间,就是各种爆炸,真正再现了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种神乎其神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