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收获北境三州

军队方面,有镇北军约十万,在此前与鸮国的战斗中伤亡了三四万,后来又陆续补充了一部分,总共约十万。宕州军约六万。凉州军三万。银甲军三千。其他各郡县守城军加起来约四万。

总兵力二十三万多。

他始终认为,兵在精而不在多。如果单兵素质不行,不仅会造成巨大的钱粮消耗,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还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如果单兵素质较差,战场上就会比其他士兵更容易伤亡,不仅失去一个鲜活的生命,还给这个家庭造成深重的灾难。

因此,除了一些特殊人才可以随时加入军队以外,暂时不再征招新兵。重点将现有军队进行改编和训练,尽量让他们在战场上少流血。

编制方面,既要利于作战,又不能太过冒进,脱离实际,导致失败。

他采用了二十一世纪最先进的模块化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五伍为一屯,设屯长;五屯为一队,大概在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人,设队长,对应大夏的百夫长级别;五队为一营,大约六百五十至七百人,设统领;五个营约三千六百人左右,编为一个旅,设校尉,这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

五个营为一师,约一万八至两万人,设主将、副将和参将。

如果需要更大战斗组合,则不固定单位数,根据需要,可以是两个师,三个师或更多,则设统兵元帅,但元帅只负责战时统兵。

北境三关,各关常备守军一个师,一万八到两万人。毕竟是国门,而且面对的又是能征善战、身体素质极好的鸮国军队。守军人数不能太少。同时各配备火炮十门。

郑海龙、蒋诠、李辉三位守将本来还担心守军是不是少了些,得知还有十门火炮相助,立马激动得不行。

各郡县均有驻军,根据地盘大小和人口多少确定驻军人数。多的一个营,约七百人,少的一两队,二三百人。主要负责维护地方治安,保护百姓不受山匪骚扰。遇有外敌入侵,则统一调配。各郡县守军的首领仍叫都头,只是手下人数不同而已。

其余十四万多人,则按照新的编制,编为了七个师。

银甲军作为机动部队,进行了扩充,人数从三千人增加到五千人。刘铁柱担任主将,祖庆和郎瑛担任副将。

各个师配备了一个火炮队,四到六架火炮,用马车运输,便于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