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我确实没有想到。试随便你们试,只要不让我坐上面就行。
我打电话给妈妈的时候,她还没有起床。听到阿慧和李佳的声音,她激动的不得了。
我关照阿慧和李佳,千万不要把前段时间被绑架到广东的事情告诉妈妈,免得她担心。
小区门口的早点店刚开门,老板不是本村的,竟然也能认识我。
我们几个吃了地方特色的饣它(sa)汤、豆粥、灌汤小笼包、牛肉煎包。
拿出一只干净的瓷碗,一个鸡蛋打在碗里,用筷子快速的搅散、越散越好,大勺子把翻滚的老母鸡汤(或者老鸭汤)倒进碗里,搅拌几下,撒上碎葱花、香油,一碗可口的饣它(sa)汤就完成了。
那个“sa”字打不出来,永城、淮北、宿州、徐州、临沂一带的肯定知道,有些店写作“撒”汤,有些写作“饣它”汤。
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大清九五至尊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时候,行至一处村落,看着天色将晚,饥肠辘辘,一行人敲开了一户住家的柴门,试图找一些食物果腹。
主人家老太太看着家徒四壁,想着拿什么招待客人。
一眼看到中午吃剩下来、带着点肉的老母鸡骨头和已经结成浆糊状的鸡汤,无奈之下舀上半锅水,点燃柴火烧了起来;把浆糊状鸡汤淋在野菜馅里面包成包子,在锅里支上篦子,下面炖汤,上面野菜包子。
没料到饥渴难耐的康熙拿起包子连汤带汁吃进了嘴里、嘴角流油,喝一口老母鸡鸡蛋汤、却感觉入口绵绵、鲜美无穷、回味悠长,随口问曰:
“这是啥(撒)汤?”
主人家不知该怎么回答,唯唯诺诺的口里重复:“啥(撒)汤”。
皇帝敕封、金口玉言、这就是“啥”(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