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六年(公元605年),隋炀帝组织开挖永济渠联通黄河和淮河,贯通整条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帝京),南抵余杭(杭州),跨越帝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联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
运河纵贯华北平原、淮河平原、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成为隋、唐、乃至宋朝的重要经济命脉。
漕运为主、兼顾商品的运输模式,在当时相比较人扛、马驮、人力畜力拉木轱辘车的模式,不知道要快捷多少倍。不仅节省了巨大的物流成本,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同时还有力的促进了南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文化的融合、巩固和壮大。
沿岸长安、洛阳、开封、扬州、杭州当时都是炙手可热的世界级大都市,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在隋唐大运河的滋养下,才奠定了唐宋数百年太平盛世、长治久安、丰衣足食。
元朝至元18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大都(帝京),政治中心北移。
全国的重心不再是唐宋时期的中原腹地,迫于对江南钱粮物资的需求,受到隋唐大运河走向的限制,物资多次水陆转运才能到达,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和时间大大增加。隋唐大运河难以适应社会经济交流的需要,截弯取直、升级改造在所难免。
于是元朝廷决定对隋唐大运河进行局部改建,京杭大运河登上历史舞台,对部分隋唐大运河取而代之,虽然仍旧从帝京到杭州,但是取直后的京杭大运河全长只有1797公里,比原来缩短900多公里,取主要水源地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补充水源,流经帝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七省市。当时与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项工程”。
时至今日,京杭大运河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是内河航运的一条重要水道。
就这样帝京经洛阳到扬州段隋唐大运河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大舞台,成为一段废弃遗址。历史上黄河水患频发,造成商丘以西运河古道被深埋地下,永城到宿州段仍旧保持原貌。
长堤一道去悠悠
隋帝遗踪今尚留
柳色空余天子恨
烟光难庶绾民愁
登临不尽兴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