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役隶,我不太相信。
远的不说,就拿库房着火这件事而言,我认为是内贼所为。当时北衙都在当值,那么多人却没有看到引火的贼子。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偶然走水……可明眼人就能看出,是故意为之。
如今北衙这些役隶巡兵,我一个都不信。
包括在内宅的厨娘,伙夫……我也全都信不过。这几天,我的饮食全部是由小鸾一手负责,任何人都不得插手其中。大兄,你想想看,这整个北衙都不得我信任,我又能如何作为?”
陈群闻听,脸色骤变。
由北衙,他联想到了自家的县衙。
到任以来,他并没有大肆更换役隶,许多役隶都是前任留下。
那么这些役隶,是否值得信任?
不过有一点好就是,陈群来到洛阳后,内宅的杂役和下人全都被换走。倒不是陈群小心谨慎,而是因为他本身就带着家臣奴仆。颍川荀氏,颍川陈氏,哪个不是名门望族?家里面岂能缺少家奴!陈群就任雒阳令,也是一个不小的官职。陈家人,也不可能怠慢了陈长文。
更不要说,荀氏女的家境尤甚于陈家。
曹朋见陈群沉思,于是劝慰道:“子曰: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
大兄,你我这次来雒阳,都背负有重任,所以行事更需小心。雒阳不是海西,哪里没有规矩,我就是规矩;可是在雒阳,一切都有规矩,你我想要改变这状况,就必须先学会了解。
库房火事,是一次试探。
有些人想要弄清楚,我究竟会如何施为。
我越是不着急,他们就越是着急;我越是不动手,他们就越多猜忌。如今敌暗我明,所以急切不得。不过大兄倒是可以借此机会,小小的整顿一下雒阳。比如此前大兄在城门加强盘查,效率太慢。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令效率增快。大兄你可设立号牌制,进出雒阳,发放号牌。若无号牌,则许进不许出……如此一来,雒阳局势,你大可以了然于心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号牌制?”
陈群不禁陷入沉思。
“这只是一个设想,但具体的,我尚未有规划。
同时,大兄可整顿集市。雒阳市集如今有些混乱,但毕竟是一群商贾,其能量即便是有,又有多大?大兄先整顿集市,平稳雒阳民生。而那些人的注意力则集中在我身上,大兄可放手施为,而不会有太大阻碍。一俟民生平稳,则雒阳百姓归心,那时候大兄就可以把整个雒阳,掌控手中……大兄你现在是雒阳令,所要考虑的是雒阳稳定,而非是关注于琐事。”
陈群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到雒阳也有一周,说起来他的注意力,一直都集中在朱赞之死的案子上,以及后来库房火事上面。对民生,他反而没有留意。却不知,以陈群的背景,整顿民生,并不是太困难。
雒阳大贾的背后,多有世家豪门支持。
陈群本身就是世家子弟,自然不会受到阻挠……
“贤弟一席话,为兄茅塞顿开。”
陈群不由得笑道,轻轻拍了拍曹朋的肩膀,“看起来,当初我举荐贤弟,并没有选错人。”
不知不觉,车马已到了城门口。
一队车仗和陈群的马车错肩而过,曹朋无意中扫了一眼,却仿佛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他不由得一怔,连忙喊住马车,走出来观望。
却见那车队沿着大街缓缓远去,刚才那熟悉的人影,早不见了踪影。
“贤弟,怎么了?”
陈群探出头来,好奇的问道。
曹朋摇摇头,“没什么……对了,刚才那车仗,是从何处来?”
陈群自然也不知晓,不过没关系,他立刻让陈矩下车,跑到城门口,询问当值的门伯。
片刻后,陈矩回来,“公子,刚才那车仗,是中山大豪苏家的商队。
据门伯说,苏家每年这个季节,都会带大批的皮毛前来雒阳贩卖,在雒阳城内,也设有商铺。”
中山苏家?
没听说过……
曹朋搔搔头,暗道一声不可能。
那个人又怎会和中山苏家有联系?而且还混迹在商队之中?
可能看错人了吧!
曹朋想到这里,登上了马车。
陈群也没有再询问,只下令陈矩赶车……就这样,一行车马驶出了雒阳城,朝着北邙而走。
——————————————————————
第一更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