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确实和喝咖啡的感觉很不一样。”沙克若有所思地说,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品茶时光暂告一段落,三人起身离开茶艺馆。他们在门口稍作停留,感受着门外热闹的街市与馆内宁静茶香的奇妙反差。然后,他们沿着街道继续前行,一阵悠扬的乐器声从一家店铺里传出,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三人走进一家专门售卖传统乐器的店铺。店内摆满了各种乐器,有福州的尺八、台湾的月琴等。
店主是一位资深的乐器爱好者,他拿起一把尺八,吹奏了一段悠扬的曲调。那空灵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让三人沉浸其中。
店主还热情地教他们如何吹奏简单的音符,沙克和罗辰学得十分认真,可一开始,他们连最基本的发声都掌握不好,吹出的声音尖锐刺耳,怎么都找不到感觉。尝试了多次依然没有进展,沙克有些不耐烦了。
“这也太难了,学个乐器怎么这么费劲!在美国学习乐器通常会有更便捷的方法和速成课程。”沙克一边说着,一边把尺八放在桌上,双手抱在胸前,脸上写满了沮丧和不满。
罗辰皱了皱眉,反驳道:“学习传统乐器就是要耐得住性子,每个指法、每段曲调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文化内涵,哪能急于求成。”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变得有些尴尬。店主听到争吵后,走过来劝解:“小伙子,这尺八在古代可是文人雅士喜爱的乐器,它的演奏技巧和曲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需要用心去感受和领悟,快不得。”
沙克听后,微微低下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愧疚。他重新拿起尺八,静下心来,再次投入练习。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吹出了连贯的音调。
“I've made it!我好像找到了和古代对话的方式。之前是我太心急了,现在才明白这背后的意义。”沙克兴奋又略带愧疚地说,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从乐器店出来后,三人继续在街道上漫步,感受着这传统街区的独特魅力。走着走着,他们发现街道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原来是当地正在举办拗九节的庆祝活动。
沙克满脸好奇,拉着一位路过的阿伯问道:“阿伯,这拗九节是怎么个过法呀?”
阿伯笑着解释:“孩子,拗九节也叫孝顺节,传说古时有个叫目连的人,母亲被关在地狱受苦,他送食物给母亲,却被小鬼吃掉。后来他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等食材与糯米混合煮粥,再洒上黑芝麻,粥色黑,小鬼以为不洁,就不再抢夺,母亲才得以饱腹。所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送给长辈,表达孝顺之意。”
“这既能体验传统习俗,又能吃到美食,太棒了!”罗辰说道。
陈瑞白了他一眼,“就知道吃,不过这拗九节确实很有意义。”
沙克则皱起眉头,思考着说:“在美国,我们表达对长辈的爱随时都可以,比如送礼物或者一起出去旅游,为什么一定要在特定的节日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呢?感觉有点形式化。”
陈瑞向他解释:“在中国,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通过特定的习俗和仪式,能够强化家族观念和文化认同感。”
两人的观点产生碰撞,周围送粥的居民也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一位长辈听到他们的争论后,走过来笑着对沙克说:“孩子,平日里表达孝顺是好事,但拗九节这样的节日,是把这种情感集中放大,让整个社会都沉浸在孝道文化的氛围里,这对传承文化、凝聚人心有着特殊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沙克听后,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思考。在继续送粥的过程中,他看到长辈们收到粥时脸上幸福的笑容,内心被深深触动,深刻体会到这种传统习俗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价值。
送完粥后,三人被一阵热闹的锣鼓声吸引。他们随着人群朝着声音的方向走去,原来是一群人正在表演高跷和舞龙舞狮,为拗九节增添喜庆氛围。
沙克兴奋地拉着罗辰和陈瑞挤到人群前面观看。只见舞龙的壮汉们动作矫健,手中的巨龙上下翻飞,栩栩如生;舞狮的表演者则灵活地操控着狮子,做出各种憨态可掬的动作,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Holy moly!这也太厉害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精彩的表演!在美国,我们的节日表演更多是乐队演奏或者舞蹈,像这样充满力量和技巧的传统表演,太震撼了。”沙克看得目不转睛,嘴里不停地发出惊叹声。
罗辰也激动得手舞足蹈,一边模仿舞龙的动作,一边大喊:“看我,像不像舞龙高手?”他那滑稽的样子把周围的人逗得哈哈大笑。
表演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三人也随着人流慢慢离开。此时,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诱人的香气。他们顺着香味来到一家美食店,店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三人找了个空位坐下,点了福州的肉燕、鱼丸,还有台湾的蚵仔煎、卤肉饭。
沙克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肉燕,鲜嫩的燕皮搭配鲜美的汤汁,让他赞不绝口:“Yum!这味道太神奇了,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在美国,我们的食物口味比较直接,像这样口感丰富、层次分明的美食,真的是打开了我的味觉新世界。”罗辰和陈瑞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
用餐时,邻桌的一位大叔热情地和他们攀谈起来。大叔得知他们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便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小时候在海峡两岸的生活经历,分享了许多关于福州和台湾民间习俗的趣事。他还推荐他们去参加不远处的一场传统灯谜会,说那是了解当地文化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