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风陵古渡

山水行记 莫里吧唧 1436 字 5天前

银杏把鞋放在一边,然后规规矩矩地跪好,说道:“那读书人说,两车货里,虽然不是什么金银珠宝,但是能弄出好多好玩的东西出来。奴家猜测,那两车货里,可能是黄檀或者是紫檀。”

“哦?何以见得?”杨鹤把银杏拉起,搂在自己身旁,亲昵地说道,“你又没亲眼得见,难道他露出了什么马脚不成?”

“他说,这两车货,比钱还值钱,所以奴家推断,肯定是这木头无疑了。”银杏靠在杨鹤身上,抬起头道:“您说,除了黄檀或者紫檀,什么东西既能创造东西,还值钱?”

杨鹤也不知道,但,还是点了点头。

都说贫穷限制想象力,我以为,这话错了。杨鹤目前既不贫也不穷,但还是想不到那两车货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限制想象力的,是知识的高低,外加时代的局限性。古代人,即使知识再高,他也想不到,人类有一天能够真正踏上月球的表面。

儒家四书里边,《大学》说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嗯,格物致知,是根本。

何为格物致知?就是穷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但是没有知识,又如何格物?格物和致知,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

知识是思考后,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出来的,而非通过格物,格出来的。原理是结果,而非实践。即使,格这个过程可称之为实践,那么请问,该如何格,或者说,该怎么实践?

《大学》也没教。

这就麻烦了。

龙场悟道的王阳明,也叫王守仁,幼学朱子之学,受朱熹格物致知论的影响颇深。他大约在十九岁时,某一天与朋友格院子里的竹子以求获知其中之理,结果神思劳顿,七天后一无所获,大病了一场。

嗯,你格你也麻,盯盯瞅了七天竹子,眼睛没瞎,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