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卿家,奏本应该都瞧过了吧。"
"尔等是何想法呐.."
小半炷香过后,待到奏本由坐在角落处听政的吏部给事中杨涟交还到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年轻天子便轻轻敲了敲身前的桌案,意有所指的轻声道。
自万历四十四年,女真老酋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以来,朝廷在辽镇少有胜绩,其中更是经历了"萨尔浒之战"的重创。
如今好不容易在经略熊廷弼的整饬下,取得了些许战果,朝廷也要拿出应有的应对。
"陛下是要想要派遣监军?"
短暂的错愕过后,内阁首辅方从哲便神色复杂的起身,并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按理来说,早在成祖北征漠北的时候,便有自宫中派遣内官,前往军中担任"监军"的先例。
此后每逢朝廷大规模用兵,无论将帅于朝中和天子的心目中地位如何,都会按照惯例派遣内官担任监军。
尽管因为有着"前宋"的教训,这些于军中担任"监军"的内官通常并不会被赋予太多干涉军务的权利,仅仅是作为直接向天子汇报军情的"使臣"所在。
但在军中将校临时做出重大决断的时候,这些"监军"仍会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阻挠。
昔日那辽东总兵李成梁之所以能够在辽东拥兵自重,甚至隐隐有"养虎为患"的趋势,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在最初的时候,朝廷没有第一时间派遣"监军",从而给了其发展自身势力的机会。
待到朝廷意识到李成梁在当地已成气候,想要派遣"监军"和御史予以掣肘的时候,已是有些晚了。
难道说,天子是想要按照惯例,往辽东经略熊廷弼身旁安排"监军",予以掣肘了?
虽说此举在某种程度上并无不妥,但那熊廷弼终究刚刚斩获煊赫战果,陛下如此行为,多少有些令人寒心。
"元辅误会了。"
见眼前的朝臣们均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深知自己被误会的朱由校赶忙摆手解释道:"朕是想制定一个计划,逐步蚕食建州女真,尽快平定辽东。"
辽镇终究距离京师千里之遥,纵使熊廷弼忠心耿耿,其麾下的将校们在生死搏杀之间也难免生出异样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