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朝堂排除掉农税,每年的收入,能不能够供得起开支,这还需要精确计算才是。
白辰的打算是,再发展几年,然后再取消这个税种。
也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农耕人口在飞快的减少,很多都去经商做工去了,一些地方,那是地都没有人种的,这样下去,可能粮食会减产。”
封文修为来了,他是户部侍郎,也管农业。
很正常,商业发展,会吸纳大量的年轻人,他们就会脱离土地的束缚了。
至于减产的话,这个情况也得注意一下的。
粮食是血液,很重要,大明上亿的人口,一旦闹起了饥荒,那可就坏了。
有的地方,要少搞商业,多搞农业,尤其是平原地区,粮食产量比较高,就要控制一下,绝对不能都去搞商业了。
现在,出海做生意,实际上也到了瓶颈期,做这行的太多了,像是茶叶丝绸瓷器,由于出海的数量太多,导致卖不起价了。
可是,除了卖这些而外,也没有什么好卖的。
开辟新的航道,去更远的地方做生意,还是很有必要的,大明水师,也是要保驾护航,免得那是被海盗给抢了。
要派船队,去开拓西洋市场。
“粮食产得比较多的地方,要控制一下商业,各个地方不一样,有的地方,得专门产量,户部可以给些银子补贴,种粮多,可以少纳税的。”
“要多种菜,多养鸡养猪,这样的话,就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商业和农业互哺。”
白辰说道。
傍晚,一行人回城了,应天府现在是不也夜城,统计人口为一百五十万,天天醉生梦死的人不少,俨然是一个盛世。
白辰觉得天下太平真好,大家有饭吃,就不会闹事,和和气气的。
新的科举又要开始了,一些女举人进京参考,都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就认字,穷了人家的女儿,目不识丁,十几岁就嫁了。
今年肯定是要出一些女进士的,到时候就不安排到地方上去,担任一些闲职,比如说翰林院编修的。
锦衣卫就有女的,有的事情,男的不好办,需要女的去办。
数量不多,很少。
估计顶多也就几个女进士而已,也是比较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