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还是有一些人,忠心朱允炆的,这些史官肯定对朱允炆报以同情。

文武大臣,只怕也有不少人是这种想法的。

当然了,白辰也不在意,没有人能够奈何得了他的。

宫里参与谋划的太监,很快就被锦衣卫给抓走了,秘密的处死,在城外找个荒地埋了就是了。

宫里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的掌控之中。

皇帝身边的宫女,那都是锦衣卫的人。

朱允炆是属于监视之中。

白辰绝对,朱允炆应该感谢他才对,如果不是他的话,当皇帝做梦去吧,肯定给朱棣给收拾了,小命那都没了。

起码有他在,还能当只金丝雀,享受荣华富贵,百官朝拜。

“夫君,我跟你商量一下蒙学的事情。”

入夜,徐妙云跟白辰商议,儿子蒙学的事情。

这都还不到两岁,就要蒙学了,是在开玩笑吧!好歹也得等个四五岁吧!

“太小了,不适合,等再长几岁再说吧!”

白辰淡淡的说道,他觉得,能认字就行,四书五经读多了,搞不好人疯了。

女儿倒是已经开始蒙学,请的是有名的儒生,可不便宜,一年要收两百两银子。

“我很忙,府中的事情,你自行处理。”

白辰确实挺忙得,他要批阅奏折。

地方上喜欢刷存在感,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上报。

总体,大明朝是处于一种安定状态,那些官吏捞油水吧!也不可能全吃了,还是有一部分,流到平民的手里的。

可以说,平民的生活,是有所改善的。

白辰也喜欢晚上批阅奏折。

他看到了一封地方县令的奏折,跟朝堂建议,不能让平民挣太多钱得。

挣的钱,应该是一年吃穿用度下来,就不剩下了,最好还是倒欠一点,这样,民众就不会携带,就可以不停的干活。

还提出了,要兴办学堂,从而用学费的方式,搜刮民众的余钱。

白辰很震惊,这是个狠人啊!估计那是专门学习整人的吧!

封建朝代,就是民弱国强的。

白辰自然不会听从。

他批阅过后,让人送到吏部,把这个县令给拿下,流放到苦寒之地去,要将其全家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