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始,冰雪覆盖的黄土地上,几棵掉光了树叶的老树就这么笔直矗立,给贫瘠的土地再添一丝荒凉。
一辆运煤卡车快速驶过,后头跟着一辆三轮车,在发动机咔咔的噪音里,身穿军大衣的司机唱着词曲不明的乡野小调。
三轮车很快开出屏幕,香火两个鲜红大字,浮现在大荧幕上。
这开场,和取景,直接给林凡一种<贾樟科>的既视感。
他记忆里的宁昊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这种聚焦小人物的商业喜剧电影,浓浓的黑色幽默风。
他还真没想到,在拍《疯狂的石头》前,宁昊还拍过这种现实风格的文艺片。
香火的故事很简单。
一个乡下小和尚,为了修自己的破布鞋,拿了垫佛像用的一块布,结果拿出布后佛像失去平衡摔落,碎了一地。
文艺片的拍法就是暗喻多,一个镜头就有几层意思。
拿布这段寓意挖墙脚,佛像倒地则说的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碎裂的佛像里全是稻草,则是在隐喻物欲满足后内在的空虚。
文艺片就这调调,不带点脑子,是真看不懂。但观众看电影,就图个乐,谁会想那么多。林凡觉得,这大概也是文艺片没落的原因。
和尚平时就靠周围村民拜佛时的一点香火钱过日子,现在佛像倒了,他的收入来源也就断了。
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找政府,于是没耽误,穿戴整齐后,他就出了门。
出门前镜头特意给了功德箱一个特写。用红纸糊的箱子上<佛法无边,功德无量>几个字异常的扎眼。
和尚找到了县里的宗教科,希望政府能拨钱修佛像。
宗教科长一边看着别人打牌,一边推脱说没钱,还说佛像算文物,让他找文物科的去。
和尚没办法,正打算离开,却听科长在那儿跟别人聊筹钱修教堂的事儿。
人微言轻,虽然心有不满,和尚也只能憋着气找到了文物科。
结果文物科的科员抱着吉他,问过和尚来历后,说他们科只负责排练文艺节目和收旧窗框,让他去找宗教科。
眼看政府这边没办法,和尚去找了自己师哥。讽刺的是以前也是和尚的师哥却当起了剃头匠。
师哥劝和尚还俗,和尚一脸踌躇,最后还是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说自己只会当个和尚,拒绝了师哥的好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师哥没办法,但他也没那能力出钱修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