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少年杨坚

太华殇 荷塘听雨 1682 字 7天前

如若北齐在战争形势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有可能击败萧梁,统一南朝。那我朝一定要出兵攻齐,让齐国军队回防,减轻萧梁军队的压力,防止齐国统一南方。因为,齐国拿下萧梁,我朝将面对一个更加强大的齐国,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现在最好的情况是,萧梁惨胜,齐国惨败。

萧梁惨胜,国力进一步消弱,况南朝自东晋以来,奢靡避世之风渐起,将士战斗意愿普遍不强,除了保卫本土,没有向北扩张的意愿,所以萧梁以后更不足为虑。

齐国惨败,国力大减,我朝国力马上全面超越北齐,在以后的对抗形势中,将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我朝主张和北方突厥和亲,关系尚好。齐梁战后,趁齐国想休整时,立即派使者游说突厥,攻掠北齐,进一步消弱北齐。这样我朝不发一兵一卒,所获得的成果,远超暂时出兵拿下洛阳的做法。

我朝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鼓励生产,巩固边防,操练大军,结交南梁,蚕食北齐。等待时机成熟,主动出击,先灭北齐,进而一举而天下定。”

杨坚讲完后,作揖回到原地。

文武百官相互交流,都认为,杨坚的策略很高明。他这谋略,就像下棋,别人走一步看一步,他这是看很多步。此谋略,绝不逊色于诸葛孔明当时的隆中对,我朝能出这样的少年英才,真是国家之幸,社稷之福!

小主,

宇文泰面无表情,一代枭雄,心智惊人,没人能看出他内心的想法。其实他内心也起了不小的震动,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他心想,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能有这样老成谋国的想法,不仅军事上眼光独到,政治上也看的通透。他这不仅是在谈论战争形势,而是心里装着天下。此人,以后一定密切观察,驾驭住最好,驾驭住不住,一定要想办法除去。

宇文泰的目光寻找到了杨坚的父亲杨忠,赞许地对杨忠讲:“大将军,真是将门出虎子呀,你这个儿子,打小我就看他异于常人,今天这一番谈论,再次令我刮目相看,此子,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以后要让他多历练历练,为国家多做贡献。凭此子以前的功劳,如若再有军功,我定会向皇上建议,晋升他为骠骑大将军,赐开府。”

大将军杨忠恭敬地对宇文泰躬身作揖说到;“犬子哪里有太师讲的那样出色,今天只不过是凑巧说了一些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也不知道是哪个门客恰好对他讲过的。他年少无知,只是想表现自己罢了,犬子以后只要兢兢业业为国做事就可,大的决策,还得太师来谋划决断。他小孩子懂得什么。”

各大臣又议了一些其它的朝事,太监传呼散朝。

散朝后,文武百官各自走出殿外,杨忠用两眼的余光看看没什么妨碍后,跟上杨坚,走路的姿势没有任何变化,小声对杨坚说:“那罗延,回到家后,到我书房来。”杨忠说完,径直向自己的马车走去。”

杨坚听到父亲的话后,稍微愣了一下神,然后也快步走向自己拴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