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应泰认为自己又一次用事实,向质疑他不懂用兵不会用兵的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现在所做的事情的正确性。
也因为有了这一百五十多名青壮蒙古流民为守卫大明边关而战死的这事实,使得边关大明军队中那些原本反对袁应泰招纳蒙古流民的将领们的反对声也少了不少。
一些边关的将领们甚至因为这件事情,由原来的反对袁应泰招纳城外的蒙古流民,转而变为支持袁应泰的这些做法。
这日,沈阳城总兵贺世贤来看望徐啸,并向徐啸也说起了招纳来的五百名蒙古流民在与后金军战斗中,有不少参了军的蒙古流民战死的事情。
从贺世贤与自己谈话的语气中,徐啸同样听出了贺世贤,对袁应泰现在所做的事情,在态度上的转变。
这次贺世贤似乎不再像之前那样,对袁应泰救济沈阳城外的蒙古流民和招纳那些蒙古流民的事那么反对了,只是还有所疑虑而已。
贺世贤向徐啸道:“徐兄弟,只要我们多注意点,控制好招纳城外那些蒙古流民的人数,或许真能为我们的军队增加一些优质的兵源。徐兄弟你认为呢?”
徐啸听了贺世贤的话后,并没有立刻表示出赞成或者反对,而是向贺世贤问道:“贺将军,请问你,在那次与后金努尔哈赤的军队战斗中,被招纳过来的蒙古流民战死的有一百五十多名,那我大明的士兵又战死了多少人呢?”
贺世贤向徐啸道:“那次战斗,我大明士兵战死的也有一千多人。”
这时徐啸双眼便紧盯着贺世贤又问了一个问题:“那贺将军,为何在提起那次与敌交战的景况时,只提那被招纳而来后,所战死的一百五十多名蒙古流民,而不提那同样战死的一千多名大明士兵呢?”
“这……”面对徐啸的质问,贺世贤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说大明军队的士兵人多,不在乎这战死的区区一千人?说战死的大明士兵们不勇敢而羞于提?说这些战死大明士兵杀敌能力差不肖提?但好像都不是,就是不愿意提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