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宋端明连忙行礼道:“回皇上,奏事阁发出的邀请,特意要求我们带上他们,大家心里明白的很,奏事阁能这样做,定是有重要事情,我们不敢怠慢。”
“是这样啊,那为何我刚见你们出来迎接我的时候,你们之间怎么看上去并不像往常一样友善呢?”萧景琰端起一杯清茶一边喝着一边问道。
在场的人不敢作声,心里多少有些明白皇上和太子突然到访的意图了。
萧景琰慢慢起身,指着头顶上的牌匾继续说道:“清贤阁,清廉,洁身自好,不拘于世俗,高风亮节。贤,才纵天下,礼贤下士,优雅轻俗。在座的各位客知?大梁建国以来,虽有风雨战乱之事,但是先帝们都能掌控全局,一定天下。除了先帝们傲视群雄的才干,很多时候是因为有一群团结奋勇、才华横溢、赤胆忠勇的大臣们的辅助。”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梁开国的第八年,天下并未太平。跟着先皇一起打下江山的大臣们以为已经到了歌舞升平,享乐天年的时候,逐渐开始松动了自己。其中有一个叫王起的大臣,身居要位,自以为是功臣,对自己家的孩子王鑫德放纵不管,导致王鑫德经常霸凌百姓、狂妄自大、无恶不作,整个金陵城都被其子搞得乌烟瘴气,并纠结了一帮富家子弟的公子哥、朝堂的大臣之子整日无事可做,到处惹是生非,欺男霸女。甚至此人的劣迹传入宫中,但是都被王起一手揽了下来,直到这个王鑫德热火上身。”
“那时,北燕的实力傲视群雄,见我们大梁立足未稳,就想索取一些东西,把我们变为他们的附属国。就派了使臣,前来谈判。可是凑巧的是这个使臣刚进入金陵就遇见了在大街上游荡的王鑫德等人。北燕使臣性格豪放,语气敞亮,一路走来一路说着。习惯欺负人的王鑫德看不惯别人,就朝使臣吐了些口水。他哪里知道,这个使臣是北燕皇帝的弟弟,脾气一样火爆,双方当场就发生了冲突。王鑫德更是仗着人多,把使臣的腿给打断了。使臣自然受不了这等侮辱,当场就撤离金陵回了北燕。”
“此事很快就被王起知晓,他知道是王鑫德惹是生非后,又知道了里面还有其他几个大臣的公子及富商的儿子,就刻意隐瞒了下来。他以为瞒住了先皇就会息事宁人,没有把其他大臣的公子揭发出去又做了一波人情,这可谓是一举多得。王起担心北燕的使臣回去后夸大其词,就连忙派人追了上去,送了不少金银财宝,想就此平息此事。未曾想,送金银的人这一辈子也没发现这么多金银钱财,就把大部分私藏了起来,只是送了一小部分给使臣。北燕使臣认为这是极大的侮辱,别忘了,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北燕的王爷,回到北燕后,他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北燕皇帝,并谏言立即出兵大梁。”
“北燕皇帝感受到了来自大梁的侮辱与白眼,他立即就下令出兵大梁北境,这场战争一直打了三年,直到大梁先帝看到北境生灵涂炭,大梁将士死伤无数,可是到底为何北燕突然进犯都没有搞清楚,糊里糊涂地打了三年,后来就听了一个老臣的意见,派了一名心腹出使北燕,他舌战群雄,后来才得知战事的真相,回到金陵后就连忙告知了先帝。本来三年的战事已经将大梁拖入到水生火热中了,北燕的铁骑已经跨过北境,要不是大梁将士勇猛,用生命抗衡,大梁或许早已走向了灭亡。先帝明理,先是派了重臣前去说明缘由,又把王起与王鑫德等人进行了惩办,赔偿了不少金银,北燕才退出了北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给各位讲这个事情,就是想告诉在座的各位,有些事情看似无关紧要,可以息事宁人,实在是在内耗自己,内耗我们这个国家。若不是我们大梁将士英勇,或许站在这里的是北燕人了。大家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