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拜上,臣赵胜有辱使命,对峙秦将王龁于天门,先失葵丢光狼城等要塞,后中计损兵三万于大渡滩。目下已致十万大军困顿于孤城,今敌将天门团团围死,城中将士死守待援,奈何天气炎热,无水可饮,士兵多有饥渴之妆,无力守城。胜无统兵之才,无破敌之策,诚惶诚恐。胜知我王已派廉颇老将移兵长平,作为后援实乃大材小用,廉颇老将勇力着称诸侯,是赵国少有之名将。胜愿推举廉颇为统兵主将率领三军抵御秦军,弥补胜之过失。待敌退去胜自当负荆请罪,还请我王三思见谅!
罪臣赵胜书
赵王丹看得泪流满面,心中不禁感叹王叔果然是赵国之栋梁柱石,虽说上党略有小败,但大片土地还是在我赵国手中,秦人狡诈诓骗我军致使败绩也是情有可原,请罪还请命,推荐廉颇将军主持大局,实乃胸襟宽广,海纳百川,如此便只得依了他,上党的土地不能丢,宗庙的面子不能丢,赵国的霸主地位不能丢!
廉颇站在石长城上巡视,接到赵胜的手书,心里万分拒绝的。赵胜心中表示推荐他为主帅,希望能够尽快支援解围,将秦军赶出上党。起初廉颇同平阳君赵豹的观点一致,不要接这个烫手山芋,赵国以侠义为国本,不接纳上党,但也不给秦国,联合诸侯逼迫归韩才是正道,不但弘扬赵国霸主风度,给到小国利益收买人心,还能起到合纵拒秦效果,如此便是最好的结果。然而赵王却总是听赵胜所说,看不到长远利益只顾眼下。现在倒好,诸国见赵国白落了这么大便宜,都在观望秦赵之争,韩国就直接倒向秦国,赵国众叛亲离陷在这般僵持之中。白白空耗国力得不偿失。但眼下木已成舟,还得需要收拾残局,王龁不是等闲之辈,偷袭光狼城,伏击援军,天门围而不攻,几战下来干净利落,在兵家眼里皆是正中下怀,不然赵胜不会如此被动守城。支援是要支援,但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守住天门,暑夏已至,切断水源便无力长守。对,只要能拿下野王,保证后方安全,粮道水道通常,秦军亦会止步。构建光狼城-天门-高都一线防御,王龁也不会有机可乘。倒时可让冯亭守光狼城,傅豹守高都,自领大军驻防天门便可保上党万无一失。只是有心无力,赵胜之推荐非赵王之诏命,如何作数,统兵无实权纵有翻天之力也是无济于事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禀将军,王上诏命。”
廉颇接过诏书,大步折回府衙聚将廷议。
“诸位将军,王上诏命,长平守军火速支援天门,营救平原君。”廉颇开门见山直戳主题。
“将军,末将不明,平原君手下十万之众,为何却被王龁的七万秦军打得只敢据守,还要我们支援与他,岂不遭天下人耻笑。”
“放肆!战前动摇军心,当斩!”
“将军饶命,无心之谈,还望将军见谅。”
“军国大事岂可儿戏,拉出去,重大五十军棍!”
“诺!”左右将这个瑟瑟发抖的偏将拖了下去,府衙瞬间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