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朱棣的苦恼:还是用几代人来解

可他朱棣就是找着削藩过于严厉的理由,才起兵靖难。

若是自己当了皇帝,马上就跟朱允炆一样削藩,那天下人会怎么看?

这岂不是说明朱允炆没有做错?

但凡涉及到皇权合理性的东西,都要慎之又慎。

朱棣拒绝吴昊的建议理由很简单,大致上有三点。

首先,选择削藩,人情方面比朱允炆还要过不去。因为朱允炆削藩好歹伤害的是自己的叔叔,而朱棣削藩伤害的却是自己的亲兄弟。

其次,削藩是建文朝时期的错误政策,因为这个政策建文朝亡国了。朱棣上台以后,如果延续这样的政策,传到民间的影响相当不好的。

再者,如果削藩,那就是告诉大家,他朱棣这次靖难之役,纯粹就是为了造反。

所以,朱棣不仅没有削藩,还把在建文朝受了委屈的兄弟都大赏了一番。

可若是说朱棣对宗室制度完全没有反应,那也是冤枉他了。

朱棣将一些边疆亲王迁到内地,又反对他们私募士兵,还不允许他们随意离开封地,甚至连考科举做官的权力都不给亲王。

朱棣没有直接削藩,而是削弱了他们的影响力。

“唉,吴昊这个木头脑袋,该怎么样让他明白呢?”

朱棣叹了一口气,看向旁边的木恩道:“去把吴昊叫过来。”

“是!”

木恩应声而退。

等木恩带着吴昊来的时候,朱棣已经在谨身殿坐着了。

“皇上,杨学士到了。”

“嗯,让他进来,你先出去。”

片刻之后吴昊进来。

一看到吴昊,朱棣抢先开口:

“朕知道你心忧国家,但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

吴昊道:“确实有些东西不能急,但宗室政策不改,大明将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朱棣被呛了一下。

若是其他人敢这么说,早就被他拖出去了。

“算了,俺给你仔细分析分析,你听好咯。”

“现在的这些亲王,都是俺父皇封的,他们会轻易交出权力吗?”

“而且现在很多亲王手里有兵,如果全面削藩肯定会有造反的。”

“最后,俺最担心的是万一有哪个亲王受不了,自杀了怎么办?天下人会怎么看朕呐?”

吴昊抬头看了朱棣一眼,见他满脸无奈,心知削藩只怕真的推行不了。

“那这样的话,我们总要做点什么吧,不能给后世留个烂摊子啊。”

朱棣见他终于不再坚持,轻松道:

“这还不简单,俺这个皇帝,先慢慢对付那些手里没有兵权的,然后再全面限制藩王的影响力,不让他们插手地方政治军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将来太子当了皇帝,他就可以再进一步,总之,任重而道远,慢慢来就是了。”

“而且现在藩王们还没有敌对的人,再等个几十年,肯定会有些藩王人憎狗嫌,到时候文武百官都要求皇帝削藩,那时候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