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老六在书架上找到了一本泛着黄色的书,用事先准备好的油纸包裹好之后,直接塞进了怀里,这才对着徐来说道。
“我的少爷啊,这是好事儿啊!要知道刘大人在咱们这一片的官声可是最好的,不收礼,不吃请,不徇私。简直就是包青天在世!而且刘大人和施大人一样是浸盈洋务多年,又是当年中堂大人的得力下属。”
“如果能得到他的青眼相待的话,那将来您在仕途上定然是平步青云!咱徐家不就飞黄腾达了吗。”
得嘞,能让没有读过几天书的六叔一口气说出这么多的成语,也是为难他了。
“少爷,你还弄你在干什么?咱们赶紧走啊!”说着还不忘回头对六婶儿吩咐着,“记得菜做好了就是赶紧送过来,我先带少爷去见施大人。”
说完老六便一把拉起徐来朝着工坊快速的走了过去。
一路上老六还不忘时刻嘱托着徐来,一定不能闹大少爷脾气,千万千万要尊重刘明刘大人。
徐来当然也看得出来,六叔对于这位官员的尊敬,是实实在在的发自内心。这可不是什么后世宣传,说你好你就好的那种,而是真真切切的对于清廉官员的认可。
从这一次的交谈当中,徐来才算是了解了这位连参与的权力争夺资格都没有的官员在寻常人心中的那一面。
刘明,同治十二年进士,南方人,具体一点的话是粤省人。
祖上三代都是朝廷地方小官,负责朝廷和外洋的贸易。
优渥的家境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反而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之下,成为了所有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三岁识千字,5岁背唐诗,7岁熟读四书五经,10岁精通诗词歌赋。19岁那年成功高中举人,正式踏入仕途。
在动荡的时局之下,这位大人依旧不改初心,坚持以廉洁自律为做官之本。
当时正值时局动荡,内部群雄四起,外部列强压境。虽说太平军被镇压下去已经10多年了,可被当时朝廷官员的执政能力大家都懂的,不刮地三尺已经非常不错了,还恢复生产,重建经济。
说实话,将那些官员替换成一群狗摆在那里,成天只需要瞎叫唤,让经济自然恢复,都比他们“强行干涉”要来的快一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那群人长的是猪头都是在抬举他们。
而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刘明。
不贪,不抢,不争,不夺。
一门心思的想要造福一方。要是寻常人也就罢了,这样的人在官场之中每隔几年总会有那么几个。只不过到了最后要么被世俗同化,成为他们的一员;要么被同僚排挤,告老还乡。
原本他也无法逃脱这样的宿命,可偏偏刘明的运气就是那么的好。
当时洋务派正大行其道,各派领袖不断的在官吏之中争抢人才。而鹤立鸡群的刘明就在这个时候入了张部堂的眼。
拥有家族海贸的背景,科举正途为官,最重要的是,刘明完全不是那种根深蒂固的腐儒,对于先进的西学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与理解。
这简直就是洋务派最想要的那种人呢!
而这一系列加起来,也都成为了刘明平步青云的黄金门票。就算后来皇帝开启了维新变革,洋务派依旧在朝堂之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纵观他的为官史,基本上可以称为是一名传统官僚的榜样。
“可为什么他会来工坊视察呢?而且还找上了简老太爷?还有,我这图才刚刚画完,他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的?”
这才是让徐来最为想不通的地方。
还没有经过实际验证的图纸,真的值得如此的一名朝廷大员亲自前来视察吗?居然还把动静搞得这么大?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少爷,无论如何只要您能够搭上刘大人这条线,那就足够了。”老六兴奋的说辞并没有让徐来产生足够的重视,反而戏谑的问道。
“为什么要搭上他的线呢?我们不是已经有荣景荣大人帮我们的吗~”
“不是啊!您你也不想想,现在满人权贵还有多少?洋务派的大人又有多少?这笔账您得会算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