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南亚楚国,一年立足

否则国内不稳,很有可能万劫不复。

在孙坚出发前,刘信便将何为婆罗门文明讲给了孙坚。

孙坚知道此时印度半岛的各个邦国阶级观念非常强,因此他毅然决然走百姓路线,每攻克一城,便当着百姓及奴隶的面,悉数贵族犯下的罪恶,然后替天罚罪,将贵族就地正法。

阶级观念深入民心,起初百姓和奴隶们无动于衷。

孙坚将从贵族家里抄没的资财粮食,分给百姓和奴隶,并分配房屋,记名造册。

又经楚国文武的宣传及政策,慢慢让当地百姓有了归属感。

此时当地的佛教,可不像后世的佛教只为修身养性,而很多是做着政客那些肮脏的勾当,有不少贵族与当地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楚军破城之际,直接躲入佛教,避免了孙坚的问罪。

佛教深入当地百姓之心,因此孙坚并没轻易动他,而是采取了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来处理。

先慢慢断绝佛教与百姓的联系,削弱佛教的宣传力度,然后再将佛教中明显有野心的“高僧”以各种手段意外死亡,还利用天时地利,让佛教中的房屋不是无故倒塌就是没来由的起火,最后发出公告做出宣传,声称佛教无错,错在“高僧佛法”,出现意外皆出自上天惩罚。

人言可畏,当地统治者想让百姓知道自己想要的再容易不过。

拉拢一些亲楚的百姓,扎入民间,煽风点火,以讹传讹,佛教的形象很快崩塌。

再加上楚国一系列亲民的政策,让百姓的信仰逐渐从教派转移到了官府。

在此期间,周瑜利用东西高止山脉的地形特点,选择几处要地设计关隘,如此一来,北面的邦国想要打过来,恐怕只能走海路了。

可以说,一年的时间,孙坚已经在南亚站稳了脚,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因为南边这几个邦国不过是些小国,真正的强敌还是德干高原北面的西萨特拉普、伐迦陀迦、丘图、帕拉瓦这些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