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庆四年,七月一日。

柳云担忧的蛮子并没有入关,这让柳云不禁有些疑惑。

按理说,蛮子入关是肯定的,他们身处草原上,粮食不足,要是不入关的话,光靠他们养的牛马牲畜,那是肯定不足以养活那些旗人以及奴隶的。

奴隶就算一天吃的再少,也是要给他们吃的,总不能饿死了他们,他们饿死了,谁给蛮子种地,谁给蛮子做那些体力活。

不过蛮子不来总是好事,柳云就能稳固一下自己境内了。

军械处内,一众经验丰富的木匠围绕着柳云的书信讨论了一番,在几次实验过后,木匠终于实验出了脱粒机。

虽然只是非常粗糙的版本,不过这群经验丰富的老木匠又随即开始了改造和加良。

最后终于得出了一台还算不错得脱粒机,这些木匠立刻安排人送到了柳云处。

当这台脱粒机摆在柳云面前时,柳云一时间好像回到了当初小时候,自己摇动把手,爷爷拿着麦秆给小麦脱粒的场景。

这台脱粒机采用榫卯结构,用木材将这个脱粒机拼接起来。

最上头有一个入口,呈“斗”状,最右边是出口,被打落的麦粒会随之掉落出来。

脱粒机出口的左边就是脱粒部位,呈圆状,其中有着一个滚筒,滚筒连接着外面的把手,需要有人人力来转动这个装置。

整台脱粒机几乎都是木料组建而成,只有脱粒装置处和把手处需要用上铁料,防止过度损耗。

这种脱粒机需要两个人一齐使用,一人拿着麦秆放在“斗口”处,另一人转动把手。

只要拿着麦秆的人将麦穗放在脱粒装置内,其中转动的“滚筒”就会对这些麦粒进行脱粒。

脱粒处和出口处是倾斜的,那些脱下的麦粒就会缓缓到出口处,百姓们只要在出口处放置装粮食的物件,这些麦粒就会掉落入内。

当这台脱粒机摆在柳云府内时,柳云特地喊来下人去割了一些麦子前来实验。

石大牛卖力的转动把手,柳云抱着一把麦秆,小心翼翼的将麦穗处放到滚筒内。

随着滚筒不断转动脱粒,被打下的麦粒从右边的出口处冒了出来。

“出粮了,出粮了。”

几个抱着麦秆的百姓站在脱粒机旁,兴奋嚷嚷着。

在此之前,百姓们脱粒很是麻烦。

粮食收割来要先晒,晒一段时间后,再使用一种叫“梿枷”的工具,大致就是一根竹竿或者木头连着一段可以活动的木板。

百姓们将麦秆摆放在地上,然后挥舞梿枷的主木,带动活动的木板来拍打麦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