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决战(4)

官军此处在变化,李校武也没有闲着。

自己虽然出师不利,首战折损了一些人,但是手中还有近六万人可用。

据墙而守之事,李校武倒是没有想过,自己大营不算坚固,只是用木材临时搭建起来的。

如果据墙而守,虽然有城墙之利,但无法及时出营击溃官军,自己只能被官军困死在这大营内。

等到别地官军领兵来援了,那他才真是无路可走了。

自从上次吃了情报力不足的亏后,李校武也是学聪明了,他派出大量哨探分散出去,符星一万人的大营也是被他打探到了消息。

这也是李校武如此心急想要突围的原因,官军此举不就是想要困死自己吗。

大量饥民在李校武下令后被步卒驱赶至前,李校武想法很简单,自己人多,用人数来击溃官军。

自己可以接受一万饥民,两万饥民的伤亡,但官军只要伤亡达两三成就会溃散。

因为各部军官不能接受自己手下伤亡太大,这些军士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

这是李校武多月来总结出来的经验。

双方大阵都在变化着,也就叛军大营外空地很大,不然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多的人数在此厮杀。

双方换阵完毕,官军分为三部直面义军,共有一万五千人,后方还有一万中军两千骑兵随时策应,最后还有一万后军负责辎重军械守卫,以及等候韩旭调动。

义军部则是简单多了,自从李校武强行将大小首领收服后他调动军队变得简单多了。

因此李校武心中还生出了模仿周朝官军中的制度,安置手下的军官首领,给他们赋予官职,否则一军四十多个将军,谁才是最大的?

义军大阵依旧是饥民在前,余下五千可用步卒在中,其中少量弓手在后。

最后又是李校武带着三千马队,一千步卒以及五千饥民在最后。

他们没有辎重的烦恼,大营就在不远处,没有粮草再去调用也是方便。

双方几乎同一时间列阵完毕,随即韩旭处鼓声更加激荡起来。

“全军出击!”

柳云抽出腰刀,向前军下令。

中军鼓乐声是振奋士气且下达命令用的,柳云接受到韩旭的命令后才是击鼓进军。

左右两军也是动了起来,他们军阵有些松垮,其中兵卒看起来很是孱弱,披甲率也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