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盘点成果

天命水浒 一剑之刃 3099 字 8天前

“仓廪吏说,前几日有粮商过来拉走了十余万石粮食。怕也是被倒卖了。”

“这些硕鼠,他们是在偷我的粮!”晁盖愤愤不平。

“立刻由虎贲营押运,送回梁山。”

“得令!”

阮小七出列道:“天王,士卒进城纪律尚可约束!”

“可有作奸犯科的?”

“有趁夜劫掠的,有伺机复仇的,有仗势欺人的。”

“都处理了吗?”

“已经处理了。”

“任何军队都不可能没有害群之马,但要露头就打。我们是义军,不是匪军。”

“得令!”

陈威出列道:“天王,在州学里关押夫子十名,学子一百余,未曾走脱一人。”

“夫子留下,学子全部蒙上眼睛,转运回梁山。”

“得令!”

现在梁山人口越来越多,文化水平也该提升一下了。武松、刘唐、陈威、阮氏三雄、郁保四、杜千、宋万这些人基本跟文盲差不多,对以后发展不利。

吴用倒是教师出身,但他事务越来越忙,哪有时间给别人启蒙。

抓些学子上山,给将领和士卒们启蒙是长远大计。

老夫子思想固化,没有培养的价值。年轻未曾中举的学子还有扭转思维的可能。

慢慢调,慢慢教吧。反正自己可以随时观察他们的亲和度,不怕有人使坏。

至于百姓的非议?晁盖不会为了虚名,而放弃真正的利益。

刘唐出列道:“天王,昨夜检抄城中豪绅罪大恶极者八人,共搜出铜钱十五万贯,粮食五万石。”

晁盖和公孙胜对望一眼,跟他们预估的差不多。公孙胜这些天在州城潜伏,搜集了不少为富不仁的豪绅资料,为这次抄家提供了咨询。在不扰百姓的情况下搜刮财富,就得向这种巨富又风评恶劣的人下手。

“天王,要取信于民,这些钱财正好用上。”

公孙胜建议道。

晁盖点头同意,粮食有价无市,必须全部送回梁山。但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收买民心。

“传令,通知全城百姓,今日午时,我将在菜市口公审董昌言及恶劣豪绅。欢迎众人来看。”

既然晁盖举义时说要为民请命,捉拿董昌言,就要说到做到。

众将领命之后纷纷离去,各自行动。

公孙胜满意的看着晁盖,感觉自己真实慧眼识珠,想不到短短一个多月,晁盖就能通过谋划攻破州府。

这天生就是块造反的料子啊。但如今天时未至,还是要劝劝天王收敛些锋芒。

“天王,如今您攻破州城,可谓是四海扬名。但这里毕竟是四战之地,周围官军密布。我看天王对钱财、粮草的布置,似乎也是有回梁山之意,不如顺水推舟,得了好处之后尽快回梁山苦修内功,韬光养晦,以待天时!”

“我正有此意。先生有何教我?”

“天王胸怀大志,梁山只是蛰伏之地,迟早还要返回济州。所以,我们可以离开,但一定要留下钉子。我有三策:

第一免除两年税金。董昌言横征暴敛,前两次还用募捐来遮羞,第三次已经等同于明抢了。百姓苦不堪言。既然州城在我们控制之下,不如以官府名义宣布,用募捐之款抵顶两年赋税,此后两年将不再征缴税金。此举可获得市井小民和商贾的好感。”

“可。这前后四十万贯毕竟被我得了,就当是提前收取了吧。”

晁盖点头赞同。

“第二,免除两年夏秋之粮。我们若返回梁山,夏秋公粮反正也落不到我们手中,不如宣布免除两年。此举可获得地主富户,还有广大农户的好感。”

“可!免除两年粮税,百姓多少还能留点余粮。”

“第三,免除两年劳役。官府两次征讨梁山,前后被我义军俘虏四千青壮,三都衙役和团练营可谓全军覆没。官府若想维持秩序,必然需要恢复三都衙役和团练营规模。但如此便需要继续征调青壮服劳役。到那时,矛盾将更加尖锐。”

“可!有此三策,若官府后续强制收取赋税、征调劳役,不但百姓会不满,也为我们梁山介入提供了大义!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再高举义旗,济州城仍然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晁盖不断颔首认同。

公孙胜也颇为满意,谋臣最怕主公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晁盖看似是粗鲁武夫,但内心清醒,能听取意见。这才是自己心中明主的模样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久,日到中天。

七月底的天气仍然炎热,但再热的天气也挡不住看热闹的人。巳时开始,菜市口的高台下便开始聚集了大量的百姓。

刘唐和郁保四带背嵬营士兵护卫高台,维持秩序。

“哇,快看那个巨人,如此雄壮,怪不得官府打不过义军。”

“咦,那个红头发的好丑,就像是梦中的恶鬼。”

“哈,那些义军士卒也都很精锐,穿着皮甲,看着比官军还威风。”

.......

台下百姓议论纷纷。

不久,晁盖和公孙胜联袂而来,登台入座。

“那个雄壮的汉子就是晁盖?不都说他是身高过丈,腰大十围,单手托石塔,胳膊能跑马的大胖子吗?这看起来却很修长矫健啊。”

“官府还说他满脸麻子呢,你看人家英气勃勃,神采奕奕的。”

“那个仙风道骨的道人是谁?”

“可能是传说中梁山头子吴用吧。”

“吴用不是白衣书生吗?怎么变成了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