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骑兵没有停下,转场去另一个大营。
此时,奴寇已经飞鹰传信。
天亮以后,镇江堡外奴寇大营被袭击之事,遍传边塞各地。
奴寇各营停止攻打,准备调兵围剿不明数量的骑兵。
只不过,山崎一点也不贪心,再袭一营,不管成果如何,也就撤回长城之内了。
事后估算,打残了一个五万大营,额外还干掉了万人左右。
而奴寇尴尬了,因为东侧兵力变得薄弱,无力护卫占领的宽甸六堡。
山崎手中有二万五千骑兵,能把宽甸六堡逼死。
想支援东侧,需要至少三万兵力。
但再拉出三万兵力以后,东北和北方的整个战局顿时就不一样了。
没办法,只能从老巢调兵。
同时暂时停战,保护耕种,收集粮草,准备冬天再打。
……
山崎也没有再闹腾,趁着天气好,开始调军户家眷入辽东。
当然不是真的调动,因为认真算就知道,这事情要消耗多少物资。
这几百里之路,靠人的两条腿走,需要准备五十万人一个月的口粮。
这粮食能够筹集到,但怎么沿途分发呢?
同时,南人北移,水土不服,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死在调动的路上。
所以调军只是个由头,好把重要的人证调过来,拿捏那些倒卖军械的将领。
至于是谁,山黛已经算出来了,名单已经列好了。
而山崎之所以搞这么复杂,是因为不想杀他们。
不是他们不该杀,而是杀了他们,还会有别人代替他们。
就如兵部尚书,杀了一个,提拔上来的一个,仍然会与刘家同流合污。
也不是他们想,而是有把柄在刘家手中,不得不合作。
反正调谁都是调,调刘家指定的人也一样。
至于其中的龌蹉,他可以推说不知道。
所以,与其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儿又一茬儿,不如把位置给占了,让韭菜长不出来。
……
山崎折腾到夏天,拿到了一叠认罪书,也就把将领都放了,让他们戴罪立功,去前线防守。
山黛率领工匠,又制造出十万枚掌心雷。
等雨水过去,山崎尽起二万五千骑兵,兵发六堡。
大军踩着梯子跳板,翻墙出境。
虽然尽量隐瞒,但也没有瞒过探哨。
不过此行不是打战,而是烧农田。
放了火就跑,让奴寇追,再返身打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