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皇帝懒政,确切说是跟文官们斗争,不批准官员任命,以至于天下官员有三四成空缺。
京城这边也是如此,内阁只剩三个学士,六部尚书九卿倒是齐的,底下一堆空缺,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文官们天天喊,不过其实没有多不满,因为权势更重了。
人少,开会也方便,不过该争的一个不少。
兴高采烈的聚会,从商量着怎么对付李家,很快变成脸红脖子粗的吵架,争抢怎么瓜分李家走后留下的利益。
而这会议,锦衣卫和东厂自然都知道了。
东厂跟事情无关,只能先看着。
锦衣卫则火急火燎的,也在开会。
李家大公子,李家三爷,都是锦衣卫中的重臣,两人都曾担任过锦衣卫指挥使。
只不过在京中势力单薄,挡不住文官的攻讦,不得不下来。
但二人在锦衣卫中,拉拢了不少人,虽谈不上架空了锦衣卫指挥使,但也能守住。
如今这事情,可大可小,全看皇帝这么说。
但皇帝不知内情,还得听人说。
所以,这说话的人是谁,就是关键了。
李四公子不是官,应该是锦衣卫,东厂,刑部联合调查。
其他人不说,锦衣卫这边可以争取一下。
只不过李家人得避嫌,而找别人帮忙,这代价可不好说
……
晚上,叔侄两带着一肚子闷气下班。
京城的街道仿佛都感受到他们的火气,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避开。
当然,他们的衣服才是真正让人害怕的。
锦衣卫!
他们所过之处,人人噤若寒蝉,仿佛整个街道都被冻结了。
随着他们走过,街道上才恢复生气,人们窃窃私语李家四公子的事情。
京城,有时候密不透风,有时候又到处漏风,而且消息传得非常快。
当叔侄俩回到伯爵府的时候,发现家里人也知道了,只是没有敢当着他们的面说出来。
叔侄俩气得咬牙,若非李四公子不在身前,否则必定要把他爆揍一顿。
两人晚上也没吃饭,对着一桌子佳肴,一杯一杯的抿酒。
两人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坐等家里的回信。
信鸽应该早到了,现在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
辽东,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