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赵光义的神奇操作。

开封作为首都,又无险可守,也要准备大量兵力。】

【三:则是削弱赵光义的势力。】

【故土难离在今天只是一个形容词,但在古代是名词。】

【世家大族也好,官员也罢,赖以生存,安身立命的就是土地。】

【金银财宝可以带,土地怎么带走?】

【更不用说国都已经迁移的情况下,原先值一百金的土地,现在只能贱卖。】

【毕竟虚高,因为是首都的土地。】

【贵点也正常。】

【但是吧,赵匡胤铁了心要迁,百官是铁了心不干。】

【起居郎李符上书列举了八条迁都洛阳的不便:

洛阳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争破坏已经破败不堪。

洛阳的宫殿也已经残缺不全。

洛阳也没有祭祀的配套设备。

百官的办公区域也没有。

洛阳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无法供应朝廷。

洛阳的粮食不足,供养不了数量庞大的军队。

洛阳的军事壁垒不完备。

巡幸洛阳的车队过于庞大,不好操作。

李符列举了八条困难直接就是要打消赵匡胤巡幸洛阳的想法,目的还是给赵匡胤迁都的想法泼冷水。】

【但赵匡胤理都没理,计划照常执行。而且,到了洛阳呆着就不走了,直接就是要常住的节奏。鬼都知道,赵匡胤这是铁了心要迁都,和当年北魏的孝文帝玩的是一个套路,先将大家骗到洛阳再说。】

【迁都这事和改朝换代一样,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百官们才不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赵匡胤,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就是代表:

“开封有汴河之利,供养几十万军队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陛下迁都洛阳,粮食问题怎么解决?

何况,国库、禁军都集中于大梁,这一格局已经维持了好长时间,怎么可能说变就变。”

李怀忠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迁都洛阳于大宋来说,没一点好处,还是算了吧。】

【赵匡胤照样没听。】

【接下来就是晋王赵光义出场了,他直接以“在德不在险”否定了皇帝哥哥的想法。

到了这一步,大宋朝廷对于迁都一事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皇帝意志坚定,百官都不愿意。作为开封府尹、爵封晋王的赵光义的态度已经代表了百官的意思。】

【不愿意迁都的除了不愿利益受损的,剩下的全是赵光义的同党。】

【赵匡胤用一次迁都意向,既测试了迁都能否成功,也测试了赵光义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一个不变的道理:玩刀子的干不过玩笔杆子的,玩刀子的可以嚣张一时,但笔杆子万世永昌。】

【开宝九年三月初九,赵匡胤打着去给父亲赵弘殷扫墓以及南郊祭天的名义,启程前往洛阳。】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驾崩。】

【这要是正常死亡,那可就太不正常了。】

————

绝命毒师:扯淡,文官即便全是赵光义的人,禁军总不可能也是他的人吧?

北宋,汴梁。

赵普欲言又止,不敢开腔刺激暴怒的君王……

你这评论不是自己找骂吗?

————

【嘿,你不说我还忘了。】

【开宝九年八月,赵匡胤以党进为核心猛攻太原,其他五路人马分别攻打太原周边的各个州县。】

【誓要灭亡北汉,而后屯兵太原,收复燕云十六州。】

【仗打一半,赵匡胤死了,大军只能班师回朝。】

【就这,你还好意思提?】

【我严重怀疑赵匡胤高估了弟弟的人品。

他可能想自己的弟弟如果要动手,应该也是选择统一华夏之后。

因为兄弟如何内斗,也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先。

其次,赵光义武功一般般。

赵匡胤可能心想:弟弟要摘桃子,也应该等我帮他把桃树种好,开花结果的时候再摘。】

【谁知道,赵光义表示,我不要桃子,劳资就要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