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学府讲堂

学府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地斑驳光影,仿若为这知识的殿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宽敞明亮的讲堂之中,气氛热烈非凡,一场关乎科技启蒙的盛宴正悄然拉开帷幕。

大明学者林文渊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头戴方巾,面容清瘦却透着睿智之光。他步伐沉稳地走上讲台,手中轻轻握着一卷古朴的书籍,目光扫视全场,眼神中满是对知识传承的期许。台下,座无虚席,一群日本学子身着统一的蓝色学服,正襟危坐,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知识的渴望,又带着几分拘谨与好奇。

林文渊微微清嗓,声音平和却极具穿透力:“今日,吾将与诸位共探天文历法、算数几何之奥秘,望能为诸位开启一扇全新知识之窗。”说罢,他轻轻展开手中书卷,一幅绘制精细的星图呈现在众人眼前。

“诸位且看,这浩瀚星空,蕴藏无尽秘密。吾华夏先辈,经累世观测,方有诸多星象记载。”林文渊手持一支细长的木杆,轻点星图,引导着学子们的目光,“如这北斗七星,其方位变换,与四季更迭息息相关,依此可为农人定农时,助舟楫辨方向。”

台下学子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眼中满是新奇。一位名叫佐藤一郎的年轻学子,眼神明亮,微微前倾身子,似是生怕错过任何细节,心中暗自思忖:“这星辰竟有如此妙用,我原以为它们不过是夜空中的点缀罢了。”

紧接着,林文渊又从讲台下取出一个精巧的木质模型,形似浑天仪,却又有些许不同。“此物乃吾朝改良之天文仪器,可模拟天体运行。”他边说边轻轻转动手柄,仪器内部的齿轮相互咬合,带动着代表星辰的小球沿着既定轨道缓缓移动,逼真地展现出日月星辰的动态轨迹。

这一下,学子们更是惊得瞪大了眼睛,交头接耳之声此起彼伏。

“这……这简直太神奇了!”

“从未见过如此精妙之物,竟能将天体运行具象化。”

林文渊嘴角微微上扬,眼中满是欣慰,他深知,这新奇玩意儿已成功勾起了学子们的好奇心。

待学子们的议论声稍歇,他又将话题转向算数几何。从桌上拿起一把算盘,轻轻拨弄着算珠,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此为算盘,乃我华夏算数之利器。运算便捷,可助商贾快速理清账目,于日常商事用处极大。”说着,他现场演示了一道复杂的乘法运算,算珠在他指尖下如灵动的舞者,快速跳动,眨眼间便得出精准答案。

佐藤一郎再次按捺不住,举手问道:“先生,这算盘看似简单,可操作起来如此精妙,其中可有诀窍?”他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急切与求知欲,眼神紧紧盯着算盘,似是想要将其奥秘一眼看穿。

林文渊点头微笑,耐心解答:“诀窍便在指法与口诀,熟练运用,方能得心应手。”说罢,又详细讲解了一遍指法与口诀,还邀请佐藤一郎上台一试。

佐藤一郎红着脸走上台,略显紧张地握住算盘,在林文渊的指导下,尝试拨动算珠。起初,手法生疏,算珠不时卡住,但在反复尝试后,也渐渐有了模样,引得台下一阵善意的笑声与鼓励的掌声。

然而,就在这知识的火花热烈碰撞之际,矛盾悄然滋生。学府内几位旧学权威,听闻林文渊讲授这些“奇技淫巧”,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满是忧虑。

在学府的一处幽静茶室里,几位身着深色长袍、神情严肃的老学究围坐一起,其中一位白须老者重重地放下茶杯,冷哼一声:“哼,这些所谓新科技,皆是旁门左道,会动摇我学术正统。长此以往,学子们岂不是要舍本逐末,忘却经史子集之根本?”他的眼神中透着不满与担忧,双手微微颤抖,似是为传统学术的未来痛心疾首。

另一位学究也附和道:“正是,我等研习圣贤之道数载,方得学术真谛。这些外来新奇玩意儿,怎能与吾等千百年的文化积淀相提并论?”言辞间满是对旧学的坚守与对新学的排斥。

与此同时,讲堂内的讨论愈发激烈,话题逐渐涉及哥白尼的日心说。林文渊深知这一学说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却依然秉持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讲解:“诸位,哥白尼先生提出,太阳乃宇宙中心,地球与诸行星环绕其运行。此说虽与传统认知相悖,却有诸多天文观测为依据……”

话音未落,台下已是一片哗然。

“这怎么可能?自古以来,皆言大地静止,天空星辰环绕吾等转动,怎会颠倒过来?”一位名叫山本武的学子满脸惊愕,大声质疑,眼中满是对旧有世界观被颠覆的惶恐。

佐藤一郎却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先生,虽这学说令人震惊,但如先生所言,有观测依据,是否意味着我们过往认知确有局限?”他的话语一出,引得周围学子纷纷侧目,有人点头认同,有人则摇头反对,现场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学官铃木一郎听闻讲堂内的争论,匆匆赶来。他身为学府的管理者,深知平衡新旧学术矛盾的重要性。他身着一袭深褐色官服,神色凝重地走上讲台,先是向林文渊微微拱手行礼,而后面向学子们,高声说道:“诸位,学问之道,本就应海纳百川。旧学乃吾等根基,不可荒废;新学如新风,带来别样视野。吾等应兼容并蓄,在探索中寻真知。”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眼神扫视全场,试图平息纷争,引导学子们理性看待新旧知识。

林文渊微微点头,对铃木一郎的话表示赞同:“学官大人所言极是。吾讲授新学,并非要摒弃旧学,而是望诸位能拓宽思维,以新视角解世间万象。”

学子们听了,虽仍有部分心存疑虑,但也渐渐安静下来,陷入思索。

随着这堂课的结束,学府内并未恢复平静。旧学权威们虽暂时不再公开反对,但心中的抵触仍在;学子们则沉浸在新知识带来的震撼与困惑中,私下里继续热烈探讨。

学官铃木一郎望着这一切,心中满是忧虑。这科技知识究竟能在东阳行省扎根多深?又能否催生本土创新的苗头?这些悬念仿若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讲堂的桌椅上,映出一片金黄,仿佛在预示着,这场科技传播之路,布满荆棘却又充满希望,需要众人持续探索,方能让知识之光真正点亮这片土地,引领东阳行省走向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