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中国秦汉时期,军队的管理看起来是由中央来进行的,其实际上真正的统治权是在该部队的将军身上。
这些个将军基本上都是有着亲卫队的,人数不等,故而当这些个将军退下去之后,家中大部分都会由原有的部众来当家丁使用。
对于军队的职业化则是在唐代之后的,当兵吃粮的习惯则是成形于宋代,在明代中央集权才真正的达成,清代达到了顶峰。
军队由中央来直接控制则也是从宋之后才开始的。
为什么呢?
宋太祖之所以会有“杯酒释兵权”的行为发生,一是怕再次出现陈桥的“黄袍加身”,二是武将的权力过大,君主不好控制。
其实之所以会怕也就是因为唐未的军阀割据造成的,谁是本事大,兵力多,就能够出兵来夺下皇位。
君主一般也不会太相信这些个武将们,总是会想一些办法来限制他们的发展,但是在那个混战的天下格局下,又不得不重用这些个武将,因为文官打不了仗,上不了战场。靠着儒家思想根本就解决不了现实的状况,这也就有了五代十国的乱象。
皇权的丧失,与对于皇帝的敬畏的丧失,只能说司马家的司马昭给开了一个特别不好的头儿,当街将曹麾杀死,这样让许多人都看到了一个结果,那就是皇帝并不是神授与的,而是可以靠着手里的刀和枪打下来的。
这也就南北朝打下了一个不好的基础,那就是杀皇帝比杀鸡都容易。
谁手里有兵,谁就能够当皇帝。
中原大地,三百年的杀伐史就此打开了。
一个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就在“衣冠南渡”的时候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