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朱元璋晃点李善长

最终,朱元璋开口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善长,你且先退下吧,让咱再细细权衡一番。”

李善长领命退下,心中明白此事关系重大,朱元璋谨慎也是情理之中。

待李善长离去后,朱元璋坐在老板椅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片刻之后,他朝殿外喊道:“小赵,去将标儿和宋学士唤来。”

次日,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

李奥此刻正强打精神,努力不让自己在这庄重场合睡着。

就在这时,便听到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诸位爱卿,对于主掌辽东事务的文臣武将,尔等可有什么合适的举荐之人?”

话音刚落,站在左侧的吏部一位员外郎率先出列,恭敬地行了一礼,朗声道:“陛下,臣举荐胡相。”

“胡相足智多谋,且在朝中多年,历经诸多政务,处理起来游刃有余,经验之丰富,在朝中可谓是屈指可数。”

“以臣之见,若论管理官员、协调各方事务,胡相当是不二人选,定能将辽东的官场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政令通达,官员各司其职。”

接着,户部的一位主事也站了出来,同样行礼后说道:“陛下,臣亦认为胡相合适。”

“胡相对钱粮之事极为了解,深知如何调配资源、管理财政。”

“辽东之地,虽地域广阔,但钱粮事务至关重要,关乎军民生计、军队补给。”

“胡相定能凭借其对钱粮事务的精通,合理规划,确保辽东的钱粮充足,供给无忧,为辽东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时,礼部的一位郎中也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胡相在礼仪外交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辽东与各方势力接壤,免不了外交往来和礼仪事宜。”

“胡相能以其卓越的见识和得体的应对,维护我朝在辽东的威严和形象,与周边势力妥善周旋,为辽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兵部的一位侍郎紧接着出列,大声说道:“陛下,从军事配合和政务衔接角度来看,胡相也极为合适。”

“他与诸多武将皆有往来,熟知我朝军事部署和将领特点。”

“在辽东,若有胡相主持政务,必能与当地武将紧密配合,做到军政一体,相互支持,共同守护好我朝的东北边疆。”

朱元璋听着这位侍郎的陈奏,目光缓缓扫过朝堂上的群臣,只见六部之中,竟有四部的官员都在举荐胡惟庸。

他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味,随后笑着看向胡惟庸,带着几分让人捉摸不透的感觉,道:“胡相,对此可有什么想说的?”

胡惟庸闻言,向前迈出一步,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礼,脸上挂着谦逊的笑容:“陛下,承蒙诸位同僚抬爱,实乃胡某之荣幸。”

话锋一转,他神情变得格外凝重,继续说道“然辽东之事,关乎我大明边疆安危,责任重于泰山。”

“胡某虽有心为陛下分忧,却也深知自身能力有限。”

“若陛下信得过微臣,微臣自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重托;若陛下另有考量,微臣也定当恪守本职,为朝廷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