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长安,春风渐起,吹走了冬日的严寒,带来了丝丝暖意。街边的垂柳已抽出嫩绿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春之使者在翩翩起舞。
皇宫内,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肃穆,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然而,在这凝重之中却又隐隐流露出几分期待与兴奋。
只见那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唐太宗李世民正襟危坐,他那宽阔的额头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扫视着下方的群臣,其神色威严无比,令人不敢直视。但在这份威严之中,却也悄然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之色。
他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缓缓开口道:“朕今日在此,特命尚书右仆射李靖为特进!”
这句话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群臣之中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低声议论之声。众人交头接耳,脸上皆浮现出惊讶与好奇的神情。
此时,站在群臣前列的李靖身体微微一震。他身穿着一袭武将常服,衣袂飘飘,更显得他身形挺拔如松,威风凛凛。虽然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头发也已染上了几缕银丝,但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依旧如同雄鹰一般,闪烁着犀利的光芒。
听到皇帝的旨意后,李靖毫不犹豫地迈步向前,走到大殿中央,然后双膝跪地,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高声说道:“陛下,微臣惶恐至极。不知陛下为何会突然赐予微臣如此殊荣?微臣实在受之有愧啊!”
李世民见状,微微一笑,随即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他迈着稳健的步伐,一步步走下台阶,径直来到李靖身前。然后,他伸出双手,亲自将李靖扶了起来,并语重心长地说道:“药师啊,难道你还不明白朕的一番苦心吗?你一生驰骋疆场,为我大唐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那些赫赫战功,朕可是历历在目,铭记于心呐!此次任命你为特进,不仅是对你过往功绩的肯定和奖赏,更是朕对你们这些忠臣良将的敬重之情!”
李靖听到李世民对自己如此高度的评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那股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眼眶瞬间湿润起来,隐隐有一丝泪花闪烁其中。他微微低下头,谦逊地说道:“陛下过奖了,微臣只是尽了一个臣子应尽的本分罢了。能够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为我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乃是微臣莫大的荣幸,实在不敢妄自居功啊。”
李世民微笑着走上前,轻轻拍了拍李靖宽厚的肩膀,然后转过身来,面对着满朝文武大臣,神情庄重而激昂地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李靖将军的赫赫功勋,相信无需朕再多言赘述。想当初,他率领大军南下平定萧铣、辅公祏之乱,势如破竹;继而奔赴桂州,招安抚慰岭南之地,一举攻下九十六个州县,所经之处捷报频传,威震四方。后来更是北上剿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这般惊天动地的战功,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无一不是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为我大唐开拓了广袤无垠的疆土,守护了边境百姓的安居乐业与太平盛世。”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的群臣纷纷颔首表示赞同。只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迈步而出,拱手向李世民行礼,朗声道:“陛下所言甚是。李靖将军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其才能之卓越,堪称我大唐的国之栋梁、中流砥柱。只要有他坐镇军中,统筹帷幄,我大唐的军事实力便稳如泰山,边疆防务亦可高枕无忧矣。”
李靖闻听此言,赶忙连连摆手,诚惶诚恐地回应道:“大人您真是太过誉了,微臣何德何能承受如此夸赞?这些辉煌战绩的取得,离不开众多英勇无畏的将士们舍生忘死地浴血奋战。他们在沙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如今的胜利与荣耀。微臣不过是略施谋略,居中指挥调度而已,绝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啊。”
李世民笑道:“药师谦逊,朕亦欣赏。但你的军事战略和领导才能,是众人有目共睹的。这特进之位,不仅是对你过去功绩的肯定,更是朕希望你能在日后为大唐继续出谋划策。”
下朝后,李靖回到家中,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坐在书房中,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征战。那些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场画面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他深知,这新的任命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这时,他的儿子走进书房,看到父亲若有所思的样子,问道:“父亲,陛下任命您为特进,这是天大的好事,您为何还这般忧愁?”
李靖看着儿子,语重心长地说:“儿啊,这特进之位,看似荣耀,实则重如泰山。陛下对我寄予厚望,我不能有丝毫懈怠。当今之大唐,虽说已然呈现出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之盛世景象,然而其周边地带却依旧存在诸多不安定之因素。身为大唐之臣,我自当肩负起保家卫国之重任,为大唐未来之军事布局深思熟虑一番。”
李靖心里想到:“更何况,那功高震主却不得赏赐之理,难道汝等至今尚未明悟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