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议和之事已定,刘谌的新任命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微妙。众多大臣虽对贾充所提的割地之议心生不满,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很快便洞悉了其中的微妙之处。毕竟,汉中、新城、襄阳、樊城这些边境线上的城池,常年烽火连天,战争不断。对于这些世家大族而言,他们在这些地方的产业本就寥寥无几,割让给蜀国,对自家利益的影响可谓是微乎其微。

魏帝曹奂端坐龙椅,目光扫过众臣,心中五味杂陈。他见朝臣们一个个由最初的反对转为默许,甚至连司马昭也表示了赞同,心中虽有万般不愿,却也只得勉强点头应允。毕竟,他虽是名义上的魏帝,却早已失去了实权,朝堂之上,他的话语权几乎为零。每每想到此处,曹奂都不禁暗自神伤,感叹自己身为帝王,却如同傀儡一般。

与魏国朝堂的沉闷气氛截然不同,远在成都的太和殿内,却是一片欢腾之景。自从蜀军攻下汉中的消息传来,整个成都城都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朝堂之上,大臣们个个红光满面,喜气洋洋。有不少大臣更是摩拳擦掌,主动请缨继续攻打魏国,誓要一举灭掉这个宿敌。然而,在这股狂热的浪潮中,也不乏一些头脑清醒的大臣,他们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此时不宜继续扩大战争。但可惜的是,他们的声音在这股狂热的浪潮中显得如此微弱,几乎被淹没。

就在这时,司空谯周缓缓出列,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他恭敬地行礼道:“陛下,我国能够重夺汉中,实乃皇上鸿福齐天,众将用命之功!臣虽对军事不甚了解,但也知晓汉中之战已消耗了我国国库大半,如今国库已接近枯竭,实在无法再支撑起一场新的大战。陛下若欲知详情,可召大将军姜维入宫咨询其建议。”

说到这里,谯周微微抬头,瞥了一眼龙椅上的刘璿。见刘璿并未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他继续说道:“臣以为,魏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或会向我国派出使臣议和。陛下可早做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局势变化。”

刘璿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他微微前倾,问道:“爱卿此言可有把握?”

谯周见状,心中一凛,但随即又镇定下来。他侃侃而谈道:“陛下,我国与吴国同盟北伐,连番大战之下,魏国估计也已疲惫不堪。如今襄阳、樊城等地仍被吴国围困,而我军则在房陵与魏军对峙。此情此景之下,魏国已难以支撑长久。再者观魏国朝堂之风气,议和恐怕是他们现在最好的选择。”

刘璿闻言,沉思片刻,随后又问道:“若魏国真的派遣使臣来议和,爱卿可有推荐的人选?”

谯周早有准备,闻言立刻回答道:“陛下,北地王刘谌以及典客宗平此前出使吴国颇有功劳,可与魏国使者接洽。此二人皆能言善辩,且对局势有独到见解,定能不负陛下所托。”

刘璿听到这里,心中不禁有些犹豫。他想起姜维传递回的军报中曾提到刘谌赶到汉中前线的细节。刘谌身为皇族子弟,本应恪守本分,却擅自前往前线与将领接触,这无疑是对他皇权的一种挑战。更何况,刘谌在汉中之战中虽然未立下什么功劳,却在士卒心中留下了好印象。这让刘璿心中颇有些不满和忌惮。

然而,谯周的提议却让刘璿看到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契机。让刘谌去接任大鸿胪之职,负责接待魏国使臣,这样既能表现自己有功就赏的胸怀,又能让刘谌有事可做,免得他再接触军中将领,给自己添麻烦。

想到这里,刘璿心中豁然开朗。他微微一笑,宣道:“可!待大将军姜维和北地王刘谌回到成都之后,朕即刻给予他们嘉奖及任命。其他有关人等也俱有封赏!”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大臣们纷纷跪地行礼,高呼“陛下圣明”。刘璿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有些得意。他深知自己这个决定既解决了刘谌的问题,又赢得了朝臣们的拥护和支持。

汉中城内,刘谌暂且栖身于一座颇为宽敞的院落之中,这院落想必是昔日钟会监军卫瓘的居所。蜀军踏入汉中城后,先是进行了一番整顿休憩,随即便着手安抚百姓,稳定秩序。此刻,朝廷的最新诏令尚未抵达,刘谌也因此得以享受一段难得的闲暇时光。

在这刘谌的府邸之内,范长生、沐坦、魏永宁三人齐聚一堂。沐坦此人,虽在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并无心凭借此功劳谋得一官半职,更无意愿身披战甲,成为一员将领。

刘谌见状,心中暗自思量,随即开口劝说道:“沐坦啊,你如今已立下军功,理应接受朝廷的封赏。倘若你拒不接受,恐怕会让皇帝心生疑虑,到那时,我们恐怕都难以安身立命。你且先领了封赏,日后减少与我见面的次数便是。若有什么重要消息,我自会派人与你联络!”

沐坦闻言,神色坚定,斩钉截铁地说道:“既然王爷如此说,那我便先当个将军试试。不过,我沐坦永远都是王爷的人,这一点绝不会改变!”

刘谌听罢,心中稍感宽慰,随即又转向魏永宁,吩咐道:“沐坦、永宁,你们二人先退下吧。我有些要事与范先生商议,待商议妥当,再召你们前来。”

沐坦与魏永宁闻言,皆躬身行礼,随即转身离去。屋内只剩下刘谌与范长生二人,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