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兵制,民心,情报网络

范长生听闻刘谌提及兵士之事,并未急于作答,反倒是沉吟片刻,问道:“王爷对三国之兵制,可曾有所洞悉?”此言一出,空气中似乎都弥漫起了一股探究的气息。

刘谌闻言,眉头微蹙,思索片刻后,缓缓道来:“我大汉兵制,多以强制征兵为主,依户籍、地域而征,逃役者必受严惩。然亦有例外,如部分将领之部曲士兵,实行世兵之制,南中之兵,亦然。吾曾查阅典籍,魏国兵制,世兵为主;吴国则世兵制与世袭领兵制并行。世兵制者,即将一部分民众自百姓中分离,世世代代,皆为兵卒。而世袭领兵制,则是士兵之将领,亦可世袭,此乃吴国独有之制。”他的话语中,透露着对兵制的深刻理解,每一种兵制的特点,都如数家珍。

范长生听后,不置可否,反问道:“王爷以为,这些兵制,究竟如何?”此问,似是在试探刘谌对兵制的见解,又似是在引导他深入思考。

刘谌闻言,神色凝重,细细思索一番后,方道:“征兵制,兵源虽足,然百姓负担沉重;世兵制,兵源稳定,但长此以往,士兵易生厌战之心,影响战力;世袭领兵制,私兵众多,这些私兵,在真正对抗外敌时,战斗力往往有限。”他的分析,条理清晰,每一句话都戳中了兵制的要害。

言罢,刘谌自己亦感到,现有兵制,确存问题,然苦于无良策可解,只得拱手向范长生请教:“先生智谋过人,不知可有良策,以教我?”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范长生的敬仰和期待。

范长生闻言,微微一笑,道:“良策谈不上,王爷心中,想必也已有数。三国为何实行现有兵制,无非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三种兵制,好处显而易见,既解决了兵源问题,又未增大国库支出。然士兵若无合理奖赏,战斗力必随时间推移而直线下滑。此乃兵制之弊,亦是我们需共同面对之难题。”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浇灭了刘谌心中的焦躁。刘谌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仿佛跟上了范长生的节奏,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答案——兵制之改革,势在必行,然改革之路,却需步步为营,谨慎行事。

范长生继续说道:“王爷可曾想过,如何激励士兵,提高其战斗力?奖赏制度,或许是一个突破口。合理的奖赏,既能激发士兵的斗志,又能稳定军心,提高战斗力。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浅见,具体如何实施,还需王爷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做出决策。”

刘谌听闻之后,脑海中关于兵制改革的轮廓渐渐清晰,他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缓缓言道:“待过几日,我将此次兵制改革的要旨整理成一份大纲,先生可否拨冗相助,为我们出谋划策?”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变革的期待与对智者的敬重。

范长生轻轻颔首,话题一转,将视线投向了更为实际的领域:“将作司之事,实则不难解决。待得农耕商贸渐入佳境,府库充盈之时,招募贤才以充其职,自是水到渠成。”言及此处,他微微一顿,目光深邃地望向北地王刘谌,语气中透出一丝凝重,“唯这民心所向,实乃棘手难题。当今三国并立,各自为政,各有生存之道,欲从民心层面压倒对手,其路漫漫,困难重重。在下虽有些许浅见,但恐涉及敏感,还望王爷海涵,勿怪罪于我。”

刘谌闻言,爽朗一笑,如春风拂面,化解了室内的凝重:“先生何出此言,此处并无外人,但说无妨!”他心中暗自思量,随即试探性地问道,“先生如此顾虑重重,莫非此事与黄巾乱党有所关联?”

范长生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王爷睿智,一语中的。黄巾贼寇仅凭些微戏法与符水之术,便能号召数十万百姓追随,其背后必有可取之处。”说到这里,他不禁感慨万分,“只可惜其策略略显粗糙,否则,今日之天下,或许已非我辈所能识也。”

刘谌点头称是,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道:“先生所言极是,此事确需深思熟虑。我欲设立间谍机构,亦需考量此等因素,否则,若新设之机构亦为金钱所蚀,与现今之司闻曹又有何异?”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现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审慎。

言罢,刘谌又长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自嘲:“皇兄倒是清闲,将这等烂摊子丢予我,这些问题,怕是得让我数日难眠了。”他的言辞虽带玩笑,却也难掩其肩上的重担。

范长生望着刘谌,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之色,他拱手作揖,言辞恳切:“王爷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功劳自当铭记于心,不可埋没。”

接着,范长生的话语转向了对黄巾乱党的深入分析:“黄巾贼寇虽为乱民,但其组织之严密,思想之传播,宣传之力度,实乃值得我等深思与学习。其能短时间内聚集如此众多之民众,必有其独到之处。”

刘谌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似乎从范长生的话语中找到了新的灵感:“先生言之有理,我需得细细筹谋,将黄巾之乱中的可取之处融入我军的改革之中。这几日,我定要理清思路,届时再向先生请教,共商大计。”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决心与期待。

说罢,刘谌再次长叹,这次,他的叹息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挑战的迎接:“此事虽难,但我辈自当迎难而上,为国为民,义不容辞。”

范长生见状,心中暗自赞叹。随后,他再次作揖告辞,留下刘谌一人,在书房中冥思苦想,为国家的未来筹划着蓝图。而窗外,夜色已深,星光点点,似乎也在为这位年轻的王者加油鼓劲,照亮他前行的道路。